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28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928篇
基础理论   208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低C/N 对湿地中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监测几种形态氮的变化,研究了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不同浓度和低C/N 条件下的除氮效果和反硝化途径.结果发现,湿地对浓度为5.5~50.5mg/L 的NH4+-N 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5%以上.在此浓度范围内,NH4+-N 的进、出水浓度呈线性关系, R2 值为0.9971.当进水含氮量低于16.4mg/L 时,湿地的除氮效率随进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进水含氮量为16.4~51.4mg/L 时,湿地的除氮效率为85%以上,且浓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当C/N<1 时,湿地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为86.3%,而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去除率也仅有85.8%,低C/N 对湿地的除氮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反硝化可能存在不需要消耗碳源的途径,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N 浓度为30mg/L 左右时便直接将NO2--N 还原成N2,此时有机质不是湿地脱氮效果的直接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02.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微生物群落的定量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目前,以群落水平碳源利用类型为基础的Biolog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Biolog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选择最能代表土壤微生物特征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Biolog方法成功运用的关键.文章依据目前最常用的两种Biolog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以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四种受不同程度人类干扰形成的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改进方法与已有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山地雨林原始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混交林>皆伐迹地.尖峰岭地区植被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原始林最接近.与受干扰较多的人工林相比,自然恢复更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比较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证明,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已有方法的不足,提高对研究对象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403.
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尾矿废弃地是一种人为的裸地,其自然生态恢复过程表现为典型的生态系统原生演替过程.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为人们了解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该研究以2处(即,铜陵杨山冲尾矿废弃地和铜官山新尾矿废弃地)不同时期弃置的、处于3个演替阶段(原生裸地阶段、隐花植物结皮阶段和草本维管植物群落阶段)的铜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稀释平板法)和分子生物学法(净DNA含量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随着尾矿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尾矿废弃地水分含量增加、pH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质量分数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维管植物群落下的尾矿废弃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初期阶段的隐花植物结皮,高于裸地;不同演替阶段尾矿废弃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为细菌(60.68﹪~97.45﹪)>放线菌(2.50﹪~39.13﹪)>真菌(0.05﹪~0.82﹪);相关分析发现,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基质的含水量、总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而与pH变化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伴随着植物群落形成、发展和基质理化性质的逐步改善,尾矿中土壤微生物也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404.
天然次生林人工更新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被人工林取代后对土壤水文物珲性质及土壤碳贮量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海南天然次生林人工更新为尾细桉(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前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人工植被更新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和土壤碳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为桉树、马占相思人工林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小,0~80 cm土壤的最大贮水量、毛管贮水量和非毛管贮水量降低,桉树和马占相思人工林最大贮水量分别降低19.8 mm和43.3mm,桉树人工林0~40cm土壤碳贮量降低6.77t·hm-2,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增加14.68t·hm-2.  相似文献   
405.
走出绿色消费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视野》2012,(6):8-9
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者",他们热衷于吃绿色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到原始森林旅游……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在践行绿色消费,而是在消费绿色。"绿盲症"待扫"80后"周锡大学时一直是学校环保协会的热心组织者。街头发  相似文献   
406.
张柳柳  刘睿  郑达燕  郑财贵  张静 《环境科学》2023,44(10):5511-5523
土地利用可向河流直接输送陆源有机质直接影响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丰度,也可通过增强河流营养负荷间接加强DOM的本地生产.研究基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研究雨季(7月)芙蓉江河流DOM组分特征和空间分布,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辨析和量化多尺度下土地利用对DOM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对DOM的直接影响普遍强于间接影响.不同DOM组分对水体营养状况和土地利用的响应各异,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更易受水体营养状况影响,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则对土地利用更为敏感.土地利用对DOC和CDOM的直接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略有波动,但总影响强度无明显的空间尺度差异,对FDOM的直接影响强度在河段500 m缓冲区尺度最大,且随尺度增大而降低.旱地、城镇用地、其它建设用地、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为增加河流DOM丰度的典型土地利用指标,水田、灌木林、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合度指数(AI)为有效减少DOM丰度的典型土地利用指标.总氮(T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总磷(DTP)与土地利用和DOM密切相关,即氮、磷元素在"土地利用-河流DOM"中有着重要的"中介"作用.FDOM可作为衡量近河段土地利用直接向河流输入陆源有机质强弱的指示参数.  相似文献   
407.
将通过高温水解、喷雾干燥、电子束辐照等方式去除抗生素残留的青霉素菌渣、硫红霉素菌渣、头孢菌渣制成菌渣肥,并以这三种菌渣肥作为供试材料,按500 kg/亩,1 000 kg/亩的剂量施入种植大豆及玉米的试验田中,观察在植株4个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肥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入抗生素菌渣肥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但随着...  相似文献   
408.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NZVI) is considered to have potential to reduce nitrate in the concentrate generated by high pressure membrane processes aimed at water reuse.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matrix components in the concentrates on NZVI reactivity.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ardness, alkalinity, and organic matter on NZVI re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Hardness (Ca/+)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NZVI reactivity by accelerating iron corrosion. In contrast, alkalinity (bicarbonate; HCO3) and organic matter (humic acid; HA)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NZVI reactivity due to morphological change to carbonate green rust, and to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HA, respectively. The validity of the statistical prediction model derived from RSM was confirmed by an additional confirmation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was within the 95% confidential interval. Therefore, it can be indicated that the RSM model produced results tha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409.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阶段缺乏高效优质碳源,是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常采用投加外部碳源的方法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常用的外加碳源包括传统的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以及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及其发酵产物,污泥消化液等。传统投加外碳源如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成本较高,并且甲醇存在一定的毒性和运输问题。开发经济有效的新型可替代碳源成为目前新的研究热点。利用城市废弃生物质,如可生化性好的啤酒废水、淀粉废水,或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发酵产物作为污水厂外加碳源,研究发现产物中含有较多的短链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其反硝化效率较单一乙酸做碳源要高,同时还可以节约碳源成本,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可替代碳源。  相似文献   
41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顺应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的自然规律,古人将自然奉为至高无上,可见当时的人类就已经知道了自然之伟大及其重要性。总结了我国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周易》中提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然而,近代以来,人类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进军,向荒山要粮,几乎开发了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也把天然牧场逐步改变成为现代化的人工牧场。随着工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效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这是由于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对人类实施报复的结果。严峻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难道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美好的环境就必定消逝?难道人与自然就是一个递减函数,你增就必定我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