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385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新近纪—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3.
太阳是地球表面的大热库,对于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冬季采暖季是很好的热源,利用好这部分能源,并不断地降低使用成本是当前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在宁夏银川市郊两处住宅楼连续两年采暖季室内外温度实测数据,且利用日-地半照面光照度和银川市1997年-2016年来大气环境温度气象统计资料,及宁夏地区房屋建筑结构导热性能,建立了宁夏地区房间保温传热性能的内热源平板二维稳态导热模型,计算该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完成一种采暖供热水工程补充热源理论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黄河包头段冻融过程中PAHs(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别于2012—2014年流凌期、封河期及融冰期采集黄河包头段干流水相及冰相样品,分析该河段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污染物的来源. 结果表明,水相中共检测出11种PAHs,ρ(∑11PAHs)的范围为6.58~222.37 ng/L,平均值为61.48 ng/L,其中Fla(荧蒽)为最主要的污染物,部分组分在个别采样点超出了EPA882-Z-99-001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冰相中共检测出8种PAHs,ρ(∑8PAHs)的范围为4.91~59.39 ng/L,平均值为27.17 ng/L,ρ(4环PAHs)所占比例最大. ρ(PAHs)在水相与冰相中沿程分布规律一致,S2、S5采样点较高,S4、S7采样点相对较低. 水相冻融过程中,大部分采样点的ρ(PAHs)均在稳定封河时较高. 水相冻融过程中原有7种PAHs反应的信息可由3个因子来代替,分别代表生活污水及工业污废水排放源、煤燃烧排放源及交通源的污染,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00%.   相似文献   
155.
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的研究成果,包括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及年代、古地震探槽;应力状态的研究成果包括最大主应力方向、稳定性及动力机制分析等。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具有分段性,总体上具有东北新、西南老的特点,其最新活动年代为安徽北段的晚更新世;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最大主应力为NEE。说明该段整体受到近东西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156.
上海春季大气PM_1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5年春季(3月—5月)上海地区9个大气成分站在线观测获得的地面PM_1质量浓度数据,研究该地区PM_1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各站PM_1污染浓度水平总体较高,整个上海地区的PM_1小时平均浓度为26.3μg?m~(-3),最大值为126.4μg?m~(-3),最小值为2.4μg?m~(-3);各站PM_1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峰值类型和峰值时间不一;各站PM_1三个主要粒径段的质量浓度比值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东滩PM_1比例最大,宝山最小;上海春季PM_1的浓度逆周末效应,可能是由于春季气象条件周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7.
以3类常用的碳源(乙酸钠、葡萄糖和甲醇)为研究对象,在3个稳定运行的SBR系统内考察了碳源种类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系统内N_2O的释放主要发生在好氧硝化阶段,且在以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内氨氧化速率最快,TN去除率最大,但同时N_2O的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4.44 mg)和转化率(1.3%)也最大。而以甲醇为碳源的小试系统脱氮效果较差,TN去除率仅为59.5%,但N_2O的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均最低。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当以温室气体N_2O释放作为判断标准时,此研究结果可为碳源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8.
闽江福州段与城市内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城市内河对闽江福州段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特征,本文对闽江福州段和福州城市主要内河表层沉积物中的Cr、Ni、Cu、Zn、As和Pb 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情况和潜在危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和Pb含量范围分别为:5.55~131.35、0.74~138.82、2.45~95.84、24.24~609.72、2.82~95.90、13.91~108.45mg·kg~(-1),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但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值(除As略高于Ⅱ类标准).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大多为无污染或中污染程度,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Pb和Zn存在轻微潜在风险,As以中等潜在风险为主,总体存在轻微潜在风险.重金属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福州市的发展格局相适应,人类活动集中的老城区和工业密集区,是闽江与内河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的区域.城市内河汇入闽江后,携带的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加剧了闽江重金属污染.建议加强对闽江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晋安河段、光明港段-磨溪河段的污水排放监控.  相似文献   
159.
写字教学,看似容易,但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却并非易事。我们研究写字教学策略,首先要研究孩子们的写字心理。遵循低年段学生的写字心理,寻找写字教学策略,才能真正使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段的训练几乎篇篇课文都要进行,可见,它在阅读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对段的训练的意义、内容、顺序、方法等问题深入研究,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