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区域贫困是世界各国贫困问题的新特征,在我国农村贫困现象主要表现在连片特困区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边疆地区农村贫困在地理和人口的分布上更加突出,就其产生的维度而言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落后与地理条件恶劣两大方面,边疆地区特别是与外界接壤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等背景尤其复杂,使得边疆农村社会发展、地理条件与贫困发生的理论研究和我国当前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时代特征密切相连。当前中外研究区域农村贫困的文献较多,从内容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割裂区域社会发展与地理条件之间的联系,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偏重于整体定量分析,本文通过2006-2012年新疆边境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面板数据,采取面板分位数条件回归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因素如何影响边境县市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贫困发生,研究结果显示:1模型整体分析表明,一线居民守边、农业产值比重等社会发展因素对农民增收和减贫都有显著作用,教育年限、扶贫资金因素显著减缓农村的贫困。平均海拔、人均林地和矿产资源等地理条件因素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贫困,但作用方向不完全一致。2不同分位数点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分位数点各因素作用的力度不同,譬如扶贫资金在0.75,0.9高分位点对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对贫困减少的作用更大,以及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减贫效应更显著。3从社会发展和地理条件两大维度结合上分析,社会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消除区域不利地理条件的贫困效应。为此本文提出边疆农村的脱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和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一刀切,从而跳出"扶贫陷阱"的怪圈。  相似文献   
32.
李波 《防灾博览》2012,(2):62-64
民族地区一般都处于地广人稀、老少边远的地域,也大多都是地震多发的地方,比如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地震的了解相当肤浅,甚至是空白.他们对地震科普知识的知晓、掌握也是相当的匮乏和缺少,他们往往把地震灾害与宗教、神灵联系在一起,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有凭天由命的传统思想.地震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33.
可持续发展水平时空解构表明,木垒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弱,资源问题成为限制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近8年来,木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虽然呈良性上升状态,但其上升主要归功于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指数、资源指数等对其上升的推动性并不强。仅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掠夺式开发,使得资源匮乏的木垒县因此出现较为严重的资源性环境问题,并制约经济水平的提高。上述分析表明,资源指数成为新疆北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贫困现状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是密切联系的。消除贫困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这项任务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34.
<正>(四)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要求、遵循的原则、善后处置、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1.本法第七十条规定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城市、乡村恢复重建的原则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恢复重建的特殊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总原则,是由政府的职  相似文献   
35.
吴颖 《环境》2008,(3):82-83
傣族--淘米水养出飘逸长发 想象一下夕阳余晖的河边,傣家美女洗发时那飘逸的风情,真不禁让人深深迷恋.据说,傣族的女性从来不用洗发水,那她们是用什么方法使头发这般秀美的呢?秘方其实很简单,就是用淘米水洗发.这  相似文献   
36.
正本文选择新疆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次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程度、环境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环境保护行为的态度、环境知识的主要来源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的225名学生对环境意识有关的21题的选项结果表示,新疆师范大学各专业学生的环境意识总体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3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在环境教育中,可以利用这些受到广泛关注的真实环境事件,提高学生对环境学习的兴趣。在民族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的大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设环境类公共课程属于显性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  相似文献   
38.
郭米娜 《环境教育》2011,(10):66-68
在智障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障人士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9.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机监理站2009年以来以开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活动为契机,坚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五大”工程和实现“八新”目标,突出抓住一个关键,把好两关,开展三项检查,抓好六项培训,强化四大措施,注重源头管理,消除管理盲区,努力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成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0.
海云  红霞 《环境》2002,(4):30-31
多年来,伊犁地区的锡伯人在不少人眼里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年他们为何要从东北迁徙到遥远的新疆?如今生活在乌孙山下的锡伯人,难道真是清乾隆年间戍边将士的后裔?这个自古以箭法精绝驰名于世的强悍民族,现在生活怎样?日前笔者带着一个个疑问,专程来到这里进行了采访。万里迁徒驻守边陲据史料记载,锡伯人世居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