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90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1056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219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861.
为了探求喀斯特地区非点源污染源,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红枫湖流域平坝区境内进行水系提取及流域划分,调查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畜禽散养、农村生活污水3大非点源污染源,并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乡镇TP、TN、COD、NH_3-N 4种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并利用GIS空间技术分析了各乡镇污染贡献度。结果表明:高峰镇总等标污染负荷比最高,为39. 8%,高峰、马场、乐平三镇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之和超过80%。研究区化肥流失、禽畜散养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7%和39%,是红枫湖流域平坝区境内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62.
以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流域整体单一措施配置和氮流失分区综合措施配置,既采用负荷去除法从污染负荷削减率的角度对BMPs配置效率进行评价,也采用R-R-V (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指数法从可靠性、可修复性和脆弱性等角度对流域水质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区进行氮流失综合措施配置效果更为理想,研究年内流域出口总氮削减率为14.35%~31.65%,年平均削减率为24.98%,在地表水Ⅱ类评估标准下,年平均总氮R-R-V指数为0.37、0.24、95.78,而多项单一措施的年平均削减率为17.48%,月尺度平均总氮R-R-V指数为0.36、0.24、112.96.R-R-V指数法从可靠性、可修复性和脆弱性等角度反映消减效率,无论单一措施配置或分区综合措施配置,可靠性指数与脆弱性指数的改善效率较高(大于14%),而可修复性指数的改善效率较低.多数情况下可靠性指数与脆弱性指数的改善效率高于总氮削减率,可修复性指数的改善效率低于总氮削减率,表明流域总氮负荷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且短期低于标准负荷,但其生态修复难度依旧较大.营养物标准负荷所对应浓度的设定是评估流域R-R-V指数改善效果的关键,且评估标准越严格,待评估营养物的R-R-V指数越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63.
通过单周期瞬时有机负荷(OLR)冲击试验,探究了OLR冲击对微压内循环反应器(MPR)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提高曝气量的方式应对冲击,确定不同OLR冲击条件下的最适曝气量.结果表明,随着OLR的增加,出水COD低于50mg/L,出水TN低于10mg/L,但NH4+-N和TP的去除效率随负荷增加而降低.OLR增加到0.26gCOD/(gMLSS·d)时出水TP高于0.5mg/L;OLR增加到0.46gCOD/(gMLSS·d)时出水NH4+-N高于5mg/L.OLR分别为0.26,0.34,0.46gCOD/(gMLSS·d)时,相应最适曝气量分别为1.95,2.25,2.45L/min.在单周期OLR冲击下,通过调控曝气量的方式可以有效应对冲击,保证污染物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64.
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一辆状态良好的重型柴油货车上进行实际道路排放试验,研究发动机转速、负荷、行驶档位、车速与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NO_x、CO_2排放速率随发动机转速、负荷的上升而增加。NO_x、CO_2、CO排放因子随档位升高呈先急后缓的降低趋势,随传动比减小呈较为线性的降低趋势;同一档位行驶时,NO_x、CO_2排放因子、排放速率均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对于此类重型柴油车辆,为降低排放,应尽量使用高档位在相应的中、低车速下行驶。  相似文献   
865.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mm·d。条件下COD、NH,一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866.
从润滑油的基础知识、轴承失效形式及机理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机车牵引电机轴承润滑油在典型工况下的失效机理,找出机车牵引电机轴承润滑油在典型工况下的主要性能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各种试验规范,为典型工况下,轴承润滑油的失效分析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67.
道路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的主要来源之一,扬尘中含有的重金属、碳质组分和水溶性离子会危害人体健康 . 为研究西安市道路扬尘的排放量及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在西安市环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设监测点,采集了 141个道路积尘样品,估算了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 . 采用 AP-42 模型估算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建立了 2018 年西安市道路扬尘 PM2.5和 PM10的排放清单,分析了道路扬尘颗粒物的化学组分 . 基于西安市路网分布、GIS信息和车流量对道路扬尘 PM2.5和 PM10的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配 . 结果表明,西安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积尘负荷分别为(0.88±0.83)、(2.62±2.23)和(1.41±1.42)g·m-2. 按道路长度加权平均的扬尘中 PM2.5和 PM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 0.22和0.93 g·km-1·veh-1. 2018 年西安市道路扬尘...  相似文献   
868.
选取上海市老港填埋场3~4a垃圾做室内强制通风单元体试验,监测固、液、气三相成分变化,并对有机污染负荷的削减规律以及碳、氮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纤维素/木质素(C/L)值从初始0.8降至0.4以下,固相中BDM、TOC、TN也有降低,固相指标降解速率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且上层垃圾降解程度更大.液相pH值、EC维持在固定区间,有机污染负荷得到了极大地削减,在整个试验期间,TOC、COD、BOD降解率分别达97%、94%、94%,TN、NH4-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94%.试验期间,累积CO2释放量6.7kg,累计N2释放量0.75kg.C/L值、降解稳定化归一指标β可作为固相垃圾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BOD/COD、NH4-N/TN值可作为液相中可降解物质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试验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迁移进行了分析.固相累积损失C质量2.09kg,液相累积流失C质量0.14kg,CO2累积释放C质量1.83kg.固相累积损失N质量0.62kg,液相累积流失N质量0.08kg,N2累积释放N质量0.75kg.降解基本结束后,固相中仍然残存着大量的不可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含碳及含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869.
王亚军  陈甜婧  李金守 《环境工程》2022,40(1):27-31+51
为探究连续运行条件下生物滞留系统处理污水时的渗流特性,通过对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渗透系数及孔隙率变化的监测考察其性能。结果显示:同一水力负荷下,随着运行时间推进,标准渗透系数K20呈先降低再升高最后达到稳定阶段(15 d左右)的变化趋势,而且水力负荷越大对相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越大,二者关系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P<0.01)。在低水力负荷[<1.0 m3/(m2·d)]条件下,渗透系数与孔隙率呈正相关,在较高水力负荷[>2.0 m3/(m2·d)]条件下,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无显著相关性。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生物滞留系统处理污水时水力负荷应控制在2.0 m3/(m2·d)以内,且水力负荷为1.0 m3/(m2·d)时系统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有效预防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堵塞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70.
为定量揭示暴雨径流对大型水库外源总磷(TP)负荷量的影响,构建新安江模型,结合TP浓度高频在线监测数据,计算千岛湖主要入库河流新安江街口断面逐日TP负荷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暴雨径流携带TP负荷量对新安江TP年总入库负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60年来,千岛湖流域年暴雨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28.1%,平均暴雨频次为6.2次/a,年暴雨雨量和频次均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呈上升趋势;(2)基于逐日流量模拟和高频水质监测数据计算的入库TP负荷量为基于逐月常规监测数据计算结果的2.9倍;(3)典型年(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通过街口断面进入千岛湖的径流量和TP负荷量分别为96×108 m3和1 506 t,其中由暴雨产生的径流量和TP负荷量占比分别为47.9%和69.4%.研究显示,暴雨事件对水库外源磷负荷的贡献较大,暴雨径流携带高浓度磷的汇入对水库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采用高频监测网络与水文数值模型高效融合的方法,能有效提升水库TP外源负荷量的计算精度,可为加强认识水库磷污染过程、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