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以太湖9个采样点所采集的27个沉积物柱样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物中DGT所测量的磷浓度(DGT-P)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与4种常规的生物可利用性磷方法[(水溶性磷(WSP)、易解析磷(RDP)、藻可利用磷(AAP)和NaHCO3提取磷(Olsen-P))]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太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DGT-P与藻生长量的相关系数为R2=0.941(P<0.01),高于4种生物可利用性磷提取法的相关系数(WSP,0.780、RDP,0.806、AAP,0.849、Olsen-P,0.910).结果表明DGT技术可以作为预测原位沉积物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872.
A water bloom sample collected from Lake Dishui in Shanghai was characterized.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showed that Micorcystis wesenbergii and Micorcystis smithii were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bloom. Five strains of M. smithii were successfully isolated. Their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based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the five strains of M. smithii intermixed with strains of other morphospecies in Microcystis. A fragment of mcy gene encoding for microcystin synthetase was detected in one of the five M. smithii strains (CHAB 2183), 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of microcystin produ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confirmed M. smithii CHAB 2183 to produce microcystin-RR as 1550 g per gram dry weight cell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reported the isolated strains of M. smithii and microcystin production from M. smithii.  相似文献   
873.
芦竹和睡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挺水植物芦竹和水生浮叶植物睡莲的组织和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芦竹叶、芦竹杆、等质量的芦竹叶和杆以及睡莲叶、睡莲茎、等质量的睡莲叶和茎及其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05%芦竹组织提取液的抑藻效果优于0.01%、0.05%和0.1...  相似文献   
874.
TTPC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设定了6个TTPC浓度梯度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十四烷基三丁基氯化鏻(TTPC)对铜绿微囊藻(FACHB469)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TPC浓度超过0.6 mg/L时能有效地抑杀铜绿微囊藻,当TTPC浓度为0.8 mg/L,藻细胞与药剂接触时间96 h,相对抑制率达84.68%,同时铜绿微囊藻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叶绿素a含量及总糖质量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结果推测TTPC杀藻机理可能是通过阻碍藻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合成,抑制叶绿素a的合成,导致藻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糖类等物质含量急剧降低,从而使藻细胞生命过程受到阻塞,最终破坏整个藻细胞。  相似文献   
875.
利用Fenton法处理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湖水,经处理后的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去除率达到97.33%,CODMn、UV254、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4.32%、32.22%和98.90%。在水样中投加10mg/L的聚合氯化铝,搅拌沉淀后水中残留总Fe低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876.
吴斌  丁涛  刘飞  王勇为 《环境化学》2011,30(6):1220-1222
近几十年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包括水源水库水在内的淡水水体经常发生蓝藻水华.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据2004年资料,已从不同藻株中分离、  相似文献   
877.
广玉兰叶片浸提液中抑铜绿微囊藻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昆明  缪莉  李楠  周晓见  靳翠丽  封克 《环境化学》2011,30(7):1253-1258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测定近30种常用绿化植物的浸取液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表现最优的广玉兰样品进行了抑制效果的进一步测定.结果显示,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度8.gL-1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7.4%.在活性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GC-MS等方法,结合抑藻实验对广...  相似文献   
878.
邵迎  吴玲玲 《四川环境》2011,30(6):128-132
细胞凋亡是微蓑藻毒素(Mycrocystins,MCs)发挥其毒性效应的关键所在,但其具体毒性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关MCs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当前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MCs诱导细胞凋亡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来转导的,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Cs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阐述MCs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9.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的催化剂(TiO2/GAC),进行了有无紫外光降解和有无活性炭条件下的微囊藻毒素- LR( MCLR)降解试验.结果显示,在紫外光照射下,MCLR不会自身降解,且紫外光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无明显影响.此外,通过负载型催化剂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的MCLR溶液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试验,进行了Lagergreen准二级模型和颗粒内部扩散模型拟合催化剂的吸附去除动力学研究,应用Langmuir- Hinshelwood和Freundlich-Hinshelwood模型拟合光催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和Langmuir- Hinshdwood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TiO2/GAC对MCLR的吸附、光降解过程,Langmuir-H inshelwood模型中吸附平衡常数Kt值基本保持不变,约(0.057 0±0.0008)L/μg,降解速率常数k值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80.
微囊藻毒素神经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 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经发育,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MCs可能通过影响脑组织中的解毒与抗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