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四氨基钴酞菁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可见光催化剂,可光敏化为三线态,与溶液中的O2反应产生活性氧.实验考察了反应过程中的光照时间、光敏剂质量、光照强度和pH等4个因素对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同时确定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检测方法:活性氧与卡巴肼(DPCI)反应,生成卡巴腙(DPCO),以苯-四氯化碳萃取,在563 nm处测其吸光度,从而表示出活性氧的相对产量.实验优化了四氨基钴酞菁催化产生活性氧的条件:于50 mL的溶液中,光照时间为25 min,光敏剂质量为5 mg,光照强度为60 W,pH值为4.同时证明了在反应体系中生成了自由基和单线态氧等活性氧,并且对光催化产生活性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利用厌氧反应装置,以腈纶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2组试验,对比了微量金属(Co)投加前后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情况、累积产气量、三维荧光光谱图以及微生物生长情况,研究了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的投加浓度〔以ρ(CoCl2)计〕为1.0 mg/L时,CODCr去除率达71.7%,累积产气量达到22.5 mL;当Co的投加浓度超过10 mg/L时,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累积产气量8.5 mL,未投加Co元素的空白对照组CODCr去除率为43.1%,累积产气量为10 mL.显示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滚筒的损坏会导致皮带倾斜,严重时会导致皮带撕裂,准确检测滚筒的损伤程度能够避免事故发生,并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带式输送机的滚筒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滚筒所处的温度变化环境,对不同损坏程度的滚筒材料进行环境模拟并测试,通过传感器采集频率响应信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异常值分析和微量组分分析方法,只改变温度数据滚筒材料马氏平方距离值相对平缓,控制在0.06×104,真正损坏的马氏平方距离值远远大于临界值,成功去除温度变化对材料频率响应信号的影响,最终找到了能够准确检测滚筒材料的损伤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85.
采用半连续实验,研究中、低温条件下酵母浸出物对厌氧系统中Co、Fe溶解性能和生物有效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酵母浸出物对提高纯水中和投加不同有机基质的水中溶解态Co、Fe浓度有明显效果,能显著提高低温下厌氧系统中Co、Fe的生物有效性.在15℃和35℃下,投加酵母浸出物后,水中溶解态Co、Fe浓度均有上升,其中Fe浓度升高明显.啤酒废水等含有酵母浸出物的废水对这种提升作用也有帮助.在15℃厌氧系统中移除酵母浸出物、Co、Fe之后,COD去除率由91.6%下降到58%;重新投加Co、Fe后效果有所回升,其中同时添加酵母浸出物的系统,其COD去除率回升明显,升幅达31.6%,产甲烷速率也呈上升趋势,证实了同时投加酵母浸出物和Co、Fe可有效促进低温下厌氧生物系统的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86.
基于铜离子(Cu2+)的类芬顿体系通常需要较高的Cu2+剂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微量Cu2+(2.5μmol/L)联合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Cu2+/H2O2/HCO3-)体系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降解.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u2+/H2O2/HCO3-体系对BPA的降解效果随Cu2+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随H2O2和HCO3-投加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在溶液初始pH值5.06~11.02范围内,BPA均可得到有效去除,且升高反应温度可促进BPA的降解.Cl-、HPO42-、腐殖酸会抑制BPA...  相似文献   
87.
本课题组前期构建了载钴陶粒活化过氧乙酸(PAA)体系(PAA浓度为150mg/L),实现了对典型杂环类药物(磺胺甲恶唑(SMX)、磺胺嘧啶(SDZ)、卡马西平(CBZ)和甲氧苄啶(TMP),浓度均为20mg/L)的高效降解.为实现对反硝化滤池功能的原位升级,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低温下PAA/载钴陶粒基反硝化滤池处理含上述杂环类药物生化尾水的效能.在15℃、进水COD为60mg/L、NO3--N为20mg/L、四种杂环类药物均为20μg/L、载钴陶粒投加比例为3%、PAA浓度为150μg/L和300μg/L时,滤池取得了较好的总氮和杂环类药物去除及急性毒性削减效果,出水TN达到一级A标准要求,SMX、SDZ、CBZ、TMP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67.20%、75.17%、80.90%和70.26%;随着HRT的缩短,出水急性毒性上升,但均属于低毒;反应器浸出钴离子浓度低于1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该滤池中微生物物种分布更加均匀,且关键菌属Paracoccus和Gordonia和napA、narG、nirK基因丰度提高对杂环类药物和TN的去...  相似文献   
88.
针对硝酸异辛酯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掺入杂质,由于其自身的热不稳定性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为研究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稳定性的影响,向硝酸异辛酯中加入一定量(少量)杂质,利用微量量热仪测量不同条件下硝酸异辛酯的热流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杂质加入前后,硝酸异辛酯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高放热温度均变化不大,其热稳定性并未出现降低的情况,少量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的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水中微量环己烷的TiO_2光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中微量环己烷的负载型TiO2 光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在表观上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但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减小,此系环己烷光催化氧化为链式反应过程所致。溶液中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和去除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浓度为8.72mg/L环己烷溶液体系中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用量为 0.48g TiO2/L。当溶液pH分别为5.2和8.9时,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也呈现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和半衰期与pH=7.0时相近,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溶液pH值对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两种工艺对污水再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针对北京市2个再生水厂的不同工艺,系统地考察了污水再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重组酵母雌激素活性筛检法(YES法)对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滤(UF)+臭氧(O3)氧化处理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出水中雌二醇当量浓度(EEQ)低于YES法检出范围.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有很高的去除能力,出水中可检测出的目标化合物较少.2种工艺均可降低再生水的环境风险,保障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