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急性毒性实验,得到萘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浓度梯度:0、 1/6 LC50、 1/4 LC50、 1/3 LC50、 1/2 LC50,研究了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0.5、 1、 2、 4、 、 14d),萘对斑马鱼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对萘非常敏感,在暴露0.5 d时就受到抑制或诱导.0.5 d后GPx活性整体上被诱导,只在第14 d时高浓度组(1/3 LC50和1/2 LC50浓度组)GPx活性被抑制;GST和GSH则总体上是低于对照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在2d后呈现先诱导后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在1 d后整体上受抑制.萘对斑马鱼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产生影响,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的鱼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62.
李君丰  常亚青  杨辉 《海洋环境科学》2011,30(3):346-348,35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u2+、Pb2+、Cr6+和EDTA二钠盐对虾夷扇贝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考察了毒物浓度对其存活、发育的影响,计算出几种毒物24 h、48 h,96 h的LC50,并根据96 h LC50得到Cu2+的安全浓度为0.0027 mg/L,pb2+的安全浓度为0.0914 mg/L,Cr6+的安全浓...  相似文献   
163.
采用人工土壤法,以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PBS-co-PCL)共聚物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均分子量为8.0×103和1.6×104实验中,蚯蚓蛋白质均表现出随PBS-co-PCL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最终蛋白质含量与空白实验基本一致;数均分子量为2.8×104的PBS-co-PCL对蚯蚓的影响比较小,不随共聚物含量的增加而变化,与空白实验基本保持相同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PBS-co-PCL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对蚯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4.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涛  王锐  吴霓  江天久 《环境科学》2011,32(10):2920-2925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Chattonella marina,Hong Kong strain,CMHK)在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条件下的溶血活性特征.根据海洋卡盾藻的生长曲线,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毒性的测定;采用不同营养元素结构的培养基对CMHK进行培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65.
臭氧氧化作为水处理工艺中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的手段之一,在饮用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已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研究有机物急、慢性毒性的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对2-萘酚及其臭氧氧化溶液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萘酚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明显的致畸和孵化抑制作用,胚胎的死亡率随暴露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7.39±0.65)mg/L、(6.49±0.48)mg/L、(6.27±0.52)mg/L。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去除2-萘酚,并降低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初始浓度为25 mg/L的2-萘酚溶液在实验条件下,经臭氧氧化12 min后去除率达100%,反应35 min后,溶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消失。结合胚胎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和液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的中间产物分析表明,2-萘酚臭氧氧化产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大大低于2-萘酚,臭氧处理能有效降低2-萘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6.
制浆造纸废水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而理化分析并不能实际反映出水污染源对水体中受害生物的综合毒害强度。该研究同时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溞类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制浆造纸排放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小,根据上述毒性实验所测定的半数效应的体积百分比浓度,筛选出对该行业废水最为敏感的毒性试验方法和试验生物,同时结合毒性单位法和废水中的常规污染物浓度与特征污染物对该排放废水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33.24%、33.33%和32.96%,属中毒;对大型溞的48 h LC50为27.01%和37.47%,属中毒;对青海弧菌Q67的15 min EC50远远小于10%,属高毒或剧毒;对斜生栅藻的96 h EC50为50%~100%,属低毒。可见,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最为灵敏;同时测定4类生物急性毒性的方法为建立我国重点废水排放行业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体系和适合不同污染源废水的试验生物目录库奠定了基础;虽然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的理化指标已经达标,但是其生物毒性较强,这说明采用生物毒性监测配合理化监测方法监测水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才能更深刻了解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7.
经消油剂处理的石油水溶组分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溢油经消油剂处理后对刺参幼参的危害,进行了如下试验:(1)表皮分别涂抹原油、0号柴油和消油剂;(2)消油剂分别处理原油、0号柴油所形成的水溶组分(chemical enhanc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和消油剂对幼参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仅0号柴油和消油剂使幼参出现较短时间的收缩,表皮均未溃烂;(2)由高浓度至低浓度组先后出现部分幼参收缩、排脏、附着力下降,甚至表皮长疱、溃烂或死亡等现象,原油CEWAF对3月龄和4月龄幼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246.09(211.16~286.81)mg/L和399.15(374.71~425.19)mg/L,4月龄幼参在0号柴油CEWAF浓度为125.89和19.95 mg/L时出现72 h内100%死亡和96 h内100%存活的现象,消油剂浓度为6 000 mg/L时幼参死亡率<50%。  相似文献   
168.
敌百虫对枝角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pH值下敌百虫对枝角类的毒性作用,结果为在相同温度下,毒性随pH值增高而加大,在相同pH值条件下,水温度升高而加大;在0.01mg/L,48h培养,多刺裸腹蚤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69.
有机磷化合物(OPs)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并对各类生物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本研究采用基于逐步算法(SW)和遗传算法(GA)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收集并筛选出53种OPs的数据集并建立其关于大鼠急性口服毒性(LD50)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构建的SW-MLR模型的参数决定系数(R2)、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外部检验系数(Q_(F1)2)、外部检验系数(Q_(F1)2和Q_(F2)2和Q_(F2)2)分别为0.897、0.817、0.515和0.505,GA-MLR模型的参数分别为0.827、0.752、0.831和0.828。2个模型的统计参数表征了良好的预测能力。使用外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时,发现GA-MLR模型比SW-M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此外,基于建立的模型预测了其他9种OPs的急性毒性,并辅以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其潜在的神经毒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中8种OPs可以与人类丁酰胆碱酯酶结合。模型机理解释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OPs取代基的高烷基化程度和支链长度的增加能够降低毒性。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从OPs的分子结构上探索与毒性相关的信息,并为监管和筛选新的OPs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0.
对典型丁苯橡胶废水进行了水质综合分析,并利用凝胶排阻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了有机物特性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DOM的组成与可生化性的关系,利用树脂将其分离为疏水酸性有机物(HoA)、疏水碱性有机物(HoB)、疏水中性有机物(HoN)以及弱憎水酸性有机物(WHoA)和亲水性有机物(HiM)五种组分,分别考察了DOM中各组分的比例分布及其生物急性毒性。结果表明:DOM是单体物质和聚合物的混合体,重均分子量约2 583Da,主要含有微生物代谢产物和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DOM中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性有机物所占比例分别为40.23%和59.77%,其中HoN和HoA具有相对较高的芳香度和分子量。生物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疏水性有机物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亲水性物质,其中含量较低的WHoA和HoB的急性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