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33篇 |
综合类 | 225篇 |
基础理论 | 20篇 |
污染及防治 | 24篇 |
评价与监测 | 34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根据国家测试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分析标准,在采用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微孔滤膜(孔径0.45?m,直径50mm)测试煤矿矿井水时,常碰到比较清洁的水样容易出现负值的现象。通过对微孔滤膜的反复实验并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改进"滤膜准备"的操作步骤建议,对更加真实反映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在某化工企业废水处理中,通过普通快滤池、V型滤池和纤维束滤池的分析比较,采用了纤维束滤池处理工艺。纤维束滤池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总磷,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回用水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目前注聚油田污水处理流程存在的设备脏堵严重、处理不达标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进行含聚污水的处理。文中对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的原理、工艺流程进行阐述,通过联调,设备处理效果良好,除油率平均为86.12%,COD平均去除率20%,悬浮物去除率为94.7%,罐内浮选出污油泥自动导出,避免了设备的堵塞。 相似文献
105.
自行研制了新型聚合铝铁絮凝剂,并将其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絮凝剂的组分和用量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在用量为1.5~3.0ml的范围内,可以去除60%以上的CoD,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高于75%,色度去除率可以达到69%以上. 相似文献
106.
回注采出水深度除油复合配方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郝一站采出水在回注时油及悬浮物含量均不达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比了三种絮凝剂聚合铝、MAX-2、HLW003L的作用效果,确定最佳絮凝剂为MAX-2,50℃、pH 7.0时将其与反相除油剂FX复合后使用,可使处理后水中含油〈10mg/L,悬浮物〈5mg/L,能满足中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07.
采用PAC混凝沉降法对陶瓷废水进行处理,考察PAC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进水pH和沉降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优化的操作条件。实验表明:水样的脱色率、浊度去除率和悬浮物去除率随着PAC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和沉降时间的增大和进水pH的降低而呈现增大的趋势;最佳操作条件为:当废水量小、处理时间充足时,选用PAC用量为12 mg/L、搅拌强度为中速、搅拌时间为10 min、进水pH为6、沉降时间为2 h,此条件下水样的脱色率、浊度去除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5.6%、95.7%和85.6%;当废水量大、处理时间不充足时,选用PAC用量为60 mg/L,沉降时间为30 min,此条件下水样的脱色率、浊度去除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4.1%、93.4%和84.4%。证明混凝法对于去除陶瓷废水中的悬浮与胶体颗粒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负荷因素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土壤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和悬浮物负荷在三因素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土壤堵塞问题的发生过程,该研究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土柱试验装置,观察在三因素组合条件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土壤堵塞的发生过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各三因素系统对人工湿地堵塞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高水力负荷+高有机负荷+高固体悬浮物负荷5高水力负荷+高有机负荷+中固体悬浮物负荷7高水力负荷+中有机负荷+中固体悬浮物负荷6高水力负荷+中有机负荷+高固体悬浮物负荷8中水力负荷+高有机负荷+中固体悬浮物负荷3中水力负荷+高有机负荷+高固体悬浮物负荷1中水力负荷+中有机负荷+高悬浮物负荷4中水力负荷+中有机负荷+中固体悬浮物负荷2;基质堵塞物积累和分布规律:含水率在较高负荷的时候表现为下层表层中层的趋势。而有机物和总磷的分布均表现为表层下层中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110.
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对藻型湖区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2010年7月底至8月初对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沿岸带水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下光场的原位连续高频观测,通过对水下辐照度、光束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相关理化参数及气象水文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水体的生物光学特性变化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440)、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d(440)、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aCDOM(440)在小风(30 min内平均风速<3 m.s-1)、中风(3 m.s-1<风速<5 m.s-1)和大风(风速>5 m.s-1)作用下分别为3.97、3.97、6.58 m-1;1.69、2.17、4.20 m-1;2.28、1.80、1.33 m-1;1.05、1.04、1.08 m-1,其中变幅最大的为非色素颗粒物,CDOM吸收系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差别不大.水体各组分在PAR波段积分值的贡献率的变化规律为:小风速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最大(达42.5%),随着风速的增大,CDOM、浮游植物、纯水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非色素颗粒物的贡献率则显著增大,分别为33.0%、41.7%、52.0%.PAR漫射衰减系数与10min平均风速呈显著线性相关,风速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漫射衰减系数的影响显著,从小风到大风,PAR漫射衰减系数增加了80.0%,对应真光层深度降低了42.2%.PAR漫射衰减系数、750 nm波长处的光束衰减系数、总悬浮物浓度与风速、波高、波切应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PAR漫射衰减系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高频观测结果揭示了浅水湖泊藻型湖区水动力过程通过引起沉积物再悬浮、浮游植物的混合及迁移显著改变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短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