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与悬浮物浓度关系模型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水体散射特性与水环境参数如悬浮颗粒及其浓度密切相关.利用Wetlabs公司研制的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系统,于2006-10~2006-11对太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测量.在对水体散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太湖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光谱模型.此外,利用后向散射率计算水体折射系数,根据折射系数的变化范围,将水中颗粒物的主导因子分为3种类型:①浮游植物主导;②无机颗粒物主导;③两者共同主导.在对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有机悬浮物、总悬浮物浓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颗粒物主导因子的不同,分别建立了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浓度的乘幂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82.
于2005年8月25日至8月28日对太湖进行现场监测,得到了太湖梅梁湾到大太湖的悬浮物、浊度数据,分析得出:(1)光照强度较高时,对应于微囊藻峰值的出现,浊度在水深0.5m处出现最高值,光照强度较弱时,浊度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趋于均匀;(2)悬浮物浓度与浊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悬浮物浓度值可以用浊度的测定值换算得到;(3)河流流入、风浪条件和湖内藻类繁殖等影响着太湖悬浮物的垂直和纵向空间分布,出现梅梁湾到大太湖不同的悬浮物垂直和纵向分布。  相似文献   
283.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渗滤液COD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浩  孙力平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755-1758
针对重铬酸钾法测定COD药剂耗费高、操作时间长、连续监测难、废液二次污染等问题,以垃圾渗滤液为例,阐述了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预测污水COD的操作方法及其消除悬浮物干扰的原理。结果表明,在水样悬浮物波动较大时,选取272 nm及550 nm的双波长预测模型较单波长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为准确。无需对水样进行任何化学预处理,不需过膜,便可消除悬浮物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是一种准确、便捷的COD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84.
不同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流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流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规律,实验构建了不同水力负荷下的潜流+潜流、潜流+表面流、潜流+潜流+表面流、表面流+表面流等人工湿地单元组合成的5个复合人工湿地.连续运行一年以来,各复合人工湿地对BOD5、COD和SS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1.9% ~94.7%、69.3% ~75.8%和92.3% ~ 93.9%,相对于多级表流湿地,多级潜流湿地更利于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的去除;BOD5、COD和SS主要在各复合湿地的第一级湿地单元内得到去除;复合人工湿地对COD去除效果秋夏季两季好,春冬两季差;复合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悬浮态BOD5和COD,出水中部分溶解态有机物难以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285.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用水源地。于2011~2012年对水库不同水文期的水下光合有效辐照度及引起光衰减的3种主要物质(无机颗粒悬浮物、藻类叶绿素a、溶解性有机碳)进行调查,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真光层深度的变化范围为:1036~15350 m;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均值分别为:6084 m、5353 m、7647 m。丹江库区、汉江库区沿库尾至坝前均有上升的趋势。在丹江库区的敞水区真光层深度较大,水质较好。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丹江口水库水体真光层深度主要受到无机颗粒悬浮物及浮游植物影响,但在不同水期、不同库区影响因素表现不同:在丰水期、平水期,无机颗粒物与浮游植物对真光层深度的深浅起主导作用;枯水期真光层深度波动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藻类叶绿素a与溶解性有机碳  相似文献   
286.
为提高蠡湖水体透明度,无锡市拟将太湖水处理后对蠡湖进行生态补水。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通过建立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关系,模拟不同补水工况下蠡湖悬浮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预测生态补水对蠡湖透明度的改善效果。分别对不同进水流量(7.5、15.0、22.5 m3/s)、出水点(梅梁湖泵站与曹王泾泵站)流量分配比例(1.0∶1.0、1.5∶1.0、2.0∶1.0)下的补水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进水流量下,分配比例为1.5∶1.0时效果最佳,此时全湖悬浮物平均浓度下降较快,在此分配比例下若达到相同透明度0.71 m,进水流量7.5、15.0、22.5 m3/s工况下分别需要补水27、13、9 d;如果在蠡湖A区(退渔还湖区)建设挡水墙,可以大幅提升补水效果,缩短补水时长,平均透明度可提高至1 m左右,研究结果为确定补水工程建设规模和运行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7.
刘志辉  曾勤 《四川环境》2005,24(2):49-50
本文对高悬浮物地表水中总磷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钼酸铵显色-离心分离法”解决由于高悬浮物所带来的分析误差。通过实验室大量样品分析实验,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8.
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变化规律,选取了太湖站近10年来各测点的连续观测资料及2次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的无机和有机颗粒成份、时空分布、垂直变化、与风速、风向的关系以及与重要光 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中有机物大概占30%;浓度大小的湖区分布大致是:湖心区>河口区、梅梁湖、贡湖、五里湖>东太湖;悬浮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是:湖心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东太湖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其他湖区则没有明显季节变化;垂直分布是:深层>表层并且底泥悬浮的临界风速在5~6.5 m/s之间;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湖水透明度降低和光学衰减系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9.
地表水悬浮物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表水悬浮物分析中的样品烘干时间、次数和取样问题进行了实验,提出了减少悬的体操的烘干恒重次数、缩短分析过程呼时间的意见。同时提出悬浮物应单独采集样品,以提高悬浮物的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290.
关于滤纸可溶物对测定悬浮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4):249-250
针对滤纸可溶物对测定悬浮物结果的影响作了定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