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24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656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轴流通风机在较高转速下的整机噪声估算公式,介绍了GM(1,1)模型应用不等间隔序列的处理方法,表明该模型可从时间,空间序列分析推广到其它单变量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2.
GM(1,1)模型的线性回归法及其在固体废物预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3.
苯酚、苯胺与4-AAP络合后所形成的吸收光谱出现严重重桑。采用多元线性,建立了计算分光光度法可测定污水苯酚、苯胺含量。其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5-105%,98-103.3%之间,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苯酚、苯胺时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34.
β射线衰减法和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PM10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β射线衰减法和重量法同步测定了2005年乐清市环境空气中PM10日均浓度,实验覆盖了乐清市的各种气象条件和PM10的浓度变化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监测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β射线衰减法测得的PM10比重量法高,年均值偏高23%;两种方法测得的PM10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94,能用回归直线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5.
杨伟  姜晓丽 《环境科学》2020,41(7):2995-3003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影响因素进度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PM_(2.5)与气象要素以及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PM_(2.5)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基于PM_(2.5)空间分布数据及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华北地区PM_(2.5)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PM_(2.5)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PM_(2.5)浓度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18a均保持这一态势没有变化.时间上来看,在2006年达到污染最大值,之后虽有波动但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城市PM_(2.5)浓度超标,整体环境污染形势严峻;②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覆被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量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略有减少,林地和草地转入转出面积接近,因而总量变化不大;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Local R~2(衡量局部拟合度)较低的区域为土地利用/覆被未发生变化的区域,而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的区域,Local R~2较高,说明PM_(2.5)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着显著的响应作用;④对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状况而言,PM_(2.5)分布特征表现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趋势.对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转换方式而言,当自然用地向人工用地转换时PM_(2.5)浓度上升,而人工用地向自然用地转变时PM_(2.5)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不同异味源的感官特性以及不同行业特征污染物的排放差异,以卷烟厂、烘培坊、烤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愉悦度9级度量法,测定源样品不同稀释倍数(5~6个浓度梯度)下的愉悦度等级,绘制3种典型异味源愉悦度-臭气浓度指数特征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同时筛选出3个典型异味源的特征污染物(烤漆厂的特征污染物为乙酸乙酯、对二乙苯、乙苯、间二甲苯、乙酸丁酯,卷烟厂为乙醇、萘、2-丁酮、柠檬烯、丙烷,烘培坊为乙醇、柠檬烯、α-蒎烯、甲苯、丙酮),并建立了异味评价干扰潜力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种典型异味源的愉悦度与臭气浓度指数之间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卷烟厂和烤漆厂异味源的愉悦度均为负值,并且厌恶程度随臭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而烘焙坊异味源的愉悦度为正值.当愉悦度等级为-2时,卷烟厂和烤漆厂对应的臭气浓度分别为30和26.干扰潜力的强弱是由臭气浓度和愉悦度2个因素直接决定的,烤漆厂的干扰潜力为-14.48,卷烟厂为-14.17,烘培坊为11.77.研究显示,愉悦度与臭气浓度指数间量化关系模型以及异味源干扰潜力评估模型的建立,可为异味源的分类分级以及异味源环境影响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为系统掌握江西省水体资源结构和水产养殖基本特征,论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了2012年各县域的水体面积,并划分为不同的水体类型。通过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了89个县(市)水产养殖典型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空间差异程度。针对空间关联及非均质性的现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揭示了水体资源大小、养殖方式、平均单产水平和渔业专业养殖人员数量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江西省水体资源类型以大水面为主,占总面积的70%,其次为水库山塘,占21.26%,小型池塘面积占9%。水资源结构地区差异明显,北部区域以大水面为主,南部以山塘水库为主。养殖产量和面积表现出空间集聚分布特征(P<0.01),但各县域的聚集性分布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彭泽县、都昌县、鄱阳县、南昌市辖区、南昌县、丰城市、进贤县和余干县8个县域,均为高-高分布类型,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总量的34.55%、35.42%。从养殖品种结构上,特种养殖产量主要集中在上饶市、九江市、南昌市和宜春市,占69.84%,但特种养殖产量所占比例与水体资源大小的相关性下降,水资源较少的东部山区丘陵地带依据区位特征发展鳖、蛙产业,特种养殖比例较高。从水产养殖驱动力分析,水体面积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中位值为0.46),其次是小型池塘面积(中位值为0.36)、专业养殖人口数量(中位值为0.26),3个因素与养殖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水体面积和小型池塘面积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递减,专业养殖人口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递增。影响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变化可能与养殖方式和品种结构有关。平均单产水平对养殖产量的贡献较弱(中位值为 -0.003),各地区影响强度差别不明显。分析结果有助于系统了解江西省水体资源分布和养殖结构,对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熊昌盛  谭荣  岳文泽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2):2124-2135
已有城市扩张文献多将建设用地视为单一对象,而较少考虑不同类型的建设用地可能受差别化的驱动因素的影响。针对此,论文以浙江义乌为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2006—2014年间义乌商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扩张所受驱动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商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扩张均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区位、邻域状态及空间政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也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一是驱动商住用地扩张的因素并不必然作用于工业用地,反之亦然;二是作用于两类用地扩张的同一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向也可能截然相反;三是对两类用地扩张具有相同作用方向的驱动因素,其作用强度也往往不同,并形成了义乌“产城分离”的城市发展格局。论文揭示了城市化背景下不同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差异特征,对现有驱动力研究进行了一定拓展,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39.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灾害,它与农事活动以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加强其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根据2014年~2015年闽东屏南县进行的60次林缘计划烧除试验观测的主要气象要素数据(天晴日数、温度、湿度、风速),建立基于Logistic二元回归的林缘烧除气象条件判别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判别计划烧除成功与否的预报准确率高(91.7%),主要气象要素对林缘计划烧除成功与否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连续晴天日数为最大影响因子,其次为风速。模型通过检验和验证结果显著,具有预报服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随着全球气候异变,灾害日益频繁,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频率统计法、特尔菲专家咨询法以及理论与实际分析法对预选指标进行层层筛选,确定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投影关联法,提出了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定量分析与评价的模型。最后,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对天津市2005—2007年的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6、2007年天津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指数为0.4593、0.5778、0.6178;理论分析和实地察看表明,该方法不仅对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评价是可行的、可靠的、客观的,而且能很好反映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是适合中国城市进行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定量计算与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