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341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761.
管埋式液体循环换热桥面除冰融雪技术可以利用浅层地温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融雪方式。依托江阴市征存路观风桥市政桥梁工程,针对在桥面板铺装层或桥面板底部埋设换热管两种埋管方式,开展桥面工程除冰现场试验。在桥面铺设冰层,分别通过铺装层换热管和底部换热管与桥面板进行换热,并通过参照试验消除外部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实测两种埋管位置循环换热作用下,桥面的除冰效果和桥面板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对比分析两种埋管位置除冰系统的热效率(用于除冰的热量与系统提供的总热量的比值),及桥面板的热-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现场试验条件下,铺装层埋管除冰系统运行8小时后,系统的热效率约42%,8小时内平均热效率约25%;底部埋管桥面除冰系统的平均热效率约为铺装层内埋管桥面除冰系统的50%;在相同的热交换功率下,底部换热管除冰系统流体温度远高于铺装层换热管除冰系统,底部换热引起的桥面板底部混凝土最高温升为31℃,相应温度应力为2.78 MPa,约为混凝土抗压强度(19.1 MPa)的14.5%。为了达到相同的融冰效果,底部换热系统需提供更高的换热功率和流体温度,并在混凝土内部引起更大的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762.
为研究氯盐腐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性能的变化规律,设计了 16 个试件并完成轴压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提出了氯盐腐蚀条件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选取不同的侧压系数进行对比优化;采用国内外常用规范对试件承载力进行计算,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并提出使用建议。结果表明给出的侧压系数建议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折减壁厚的方法计算承载力是可靠的,对氯盐腐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3.
三通管支管位置变化影响管内爆炸气流分布及爆炸后果,为研究其影响规律,构建等径垂直支管三通管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计算和分析爆炸气流传播、流场变化、速度峰值及压力峰值规律。结果表明:在垂直支管B与水平支管C长度相同的工况下,C内的速度峰值整体大于B,两支管内的最大气流速度峰值均出现在分岔处,为228 m/s,比A管小26.7%;初次点火正向气流传播和末端反射的正向传播气流均会导致三通处流场气流旋涡、强湍流动能区域和速度峰值;支管位置不同工况下,三通管内气流速度峰值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管内;垂直支管内气流速度峰值随监测点距离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垂直支管内速度峰值与压力峰值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764.
为分析再生水铸铁管道腐蚀管垢的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管垢形成的理化因素,并与自来水管垢进行对比,采集两种铸铁管的典型腐蚀管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表征技术,系统性地研究了两种腐蚀管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构成等物理-化学双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管垢具有相似的分层结构,但再生水管垢的沉积层厚度大,且内核层的孔隙小、沉积杂质丰富。两种管垢成分均以铁的(羟基)氧化物为主,自来水管垢的主要成分为α-FeOOH和Fe3O4,而再生水管垢除了α-FeOOH、γ-FeOOH、Fe(OH)3等主要成分外,还包括再生水的沉积物SiO2、Ca(OH)2和Al(OH)3等。影响再生水管垢异于自来水管垢的主要原因源于再生水的水质成分及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