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铀尾矿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越来越多的铀矿治场面临退役的情况下,有关铀废石、尾矿石的环境影响研究日益受到人重视并成为负矿治场退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调查和掌握了四川省部分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水平,分析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放射性核素对四川省主要环境介质的影响和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富集情况,了解此次事故对部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对气溶胶、沉降物、土壤、植物、动物、人类食物这一链条样品中的238U、232Th、226Ra、40K、137Cs、131I 6种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检测结果均属于环境正常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1I低于仪器检出限。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与环境背景值相当,日本福岛核事故在短时间内,未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和食物链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74.
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通过采集北京、青岛两地的TSP和PM10样品,对大气颗粒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分析其污染水平;并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了日本放射性核素的传输方向及其可能对我国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北京监测点于3月29日开始监测到微量的131I、134Cs、137Cs、7Be,随后几天各核素浓度迅速增加,于4月1—3日达到峰值(在PM10中的浓度分别为1.87×10-3、4.60×10-4、6.52×10-4、8.52×10-3 Bq/m3)后,131I逐渐减小直至检测不到,134Cs、137Cs的浓度则保持在较低浓度水平(<5×10-5 Bq/m3)且稳定,7Be则保持较高的浓度水平(4.23×10-3~9.42×10-3 Bq/m3),并随时间的波动出现峰值. 青岛监测点的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征与北京监测点类似. ②4种放射性核素均保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从监测数据看对人体健康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③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均显示,日本核泄漏期间,福岛的气团均是向其东南、东北方迁移,因此检测到的放射性核素应该主要是通过高空扩散由西向东绕地球一圈后传输到我国的.   相似文献   
75.
<正>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靠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根治效果。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作为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的补充,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正逐渐受到重视。放射性核素肿瘤治疗是一种系统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其主要是利用载体或采取介入措施,将用于治疗的放射性药物定向运送到病变组织和细胞。由于核医学科应用的口服、注射的放射性药物活度大,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诊断、治疗时接触放射药物时间较长,剂量又较大,医务人员、患者均可能因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而受到伤害,因此,做好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是所有开展放射  相似文献   
76.
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亮  丰俊东 《环境工程》2015,33(6):30-34
利用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废水的研究以及应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相比于现在的固化处理方法更效率,更环保。通过研究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可实现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和废水的工艺化目标。综述了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机理,影响吸附行为的因素以及预处理后的微生物细胞对核素的吸附行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7.
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强、半衰期长、毒性大等特点,进入土壤后受环境变化影响易发生迁移和形态转化等一系列反应,并且可通过食物链的迁移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植物根际是放射性核素由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的必经之路,土壤胶体是根际微区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吸附放射性核素的重要载体;根系分泌物是根际微区区别于土壤的重要物质;pH是影响放射性核素赋存形态、迁移重要的理化条件;根系微生物是根际微区中重要的调控者。总结了近5年影响放射性核素在根际微区迁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从土壤胶体、根系分泌物、pH、根系微生物4个方面综合阐述放射性核素在根际微区迁移和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8.
79.
煤灰渣利用中对人群所产生辐射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开发与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灰,渣等固体废物,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和水源,成为四大公害之一,因而对煤灰,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煤灰渣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较高,因此,在煤灰渣的综合利用,尤其在用作建筑材料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放射性核素的危害。本文在对四川省各燃煤电厂排放灰渣中的^238U,^232Th,^220R,^40X并无然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用UNSCEAR1982年报告所推荐的计算模式估算了各电厂煤灰渣制度建材对公众所产生的附加辐射剂量,评价了煤灰制度建材对环境和人群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煤灰渣在建材中的最大掺合量,为其它作用的使用煤灰渣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从土壤中吸收特定的重金属(包括放射性核素),并在可被收割的部位富集,人们通过将植物富集部位的收割处理,达到处理污染土壤的目的,这就是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修复法来治理土壤放射性污染问题具有绿色、廉价、清洁、环保的独特优点。本文着重介绍植物修复的机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植物富集效率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