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8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22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当前,尾矿库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矿业界人士高度关注。本文从抓好尾矿库埙移动观测这一重要而又关键的环节开展工作,来达到确保尾矿库填安全运行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2.
从检讨现今地震预报问题入手 ,正视其不足 ,寻找新的可避免其不足的途径 ,提出了依据波动信息预报地震的概念。这里所说的波动信息是特指通过地球质点传播的各种波所固有并夹带的信息如地震波信息、电磁波信息、潮汐波信息等等。本文将波动和波谱的检测与分析研究归结为 3条 :1 用什么仪器、摆成什么阵势检测可用于地震预报的波动信息 ;2 如何分析这些检测到的波动信息并确定与地震孕育、发展、发生有关的信息参数 ;3 如何将有关信息参数形成地震预报判据或指标 ,预报未来地震的时空强三要素  相似文献   
183.
对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内容之一;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也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作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内容。在分析环保部门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建设现状基础上,对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的建设目标与定位、空间布局、运行机制、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框架等进行分析探讨。在目标与定位上,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既要与目前国内主要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形成补充,同时也要突出环保部门特色;在空间布局上既要关注水、空气、土壤污染的重点监控区,也要关注生态脆弱区、重要(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敏感区;在技术体系上,要研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观测技术体系,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为生态环境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4.
总结了近年来不同地区对不同环境下大气超细颗粒物的观测和扩散模拟研究进展。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形成和成长的特性因观测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受气象因素和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很大;其来源主要包括固定、移动燃烧源的直接排放和大气中颗粒成核现象,前一种来源一般是局部的,而后一种来源则是区域性的。目前,大多数关于大气超细颗粒物扩散的模拟研究都是针对其质量浓度的,对其数浓度扩散的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范围(机动车排放烟云的研究方面),在城市区域范围上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最后,探讨和展望了大气超细颗粒物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5.
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地区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粮食安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电、风雹、高温、冻害、病虫害等各种气象及相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鄱阳湖地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高空探测、地面观测、雷电探测、大气成分与生态监测等多种实时监测技术手段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天、空、地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可对环境系统中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种要素和变量进行动态观测,获得生态环境和气象灾害等指标的三维立体监测信息,为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和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6.
夏季对流云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2—2003年7—9月间夏季对流云降水观测取得的36个对流云降水单体资料,利用数理方法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比强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少269.76×10^6m^3,偏少48.45%;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多198.68×10^6m^3,偏多2.25倍;强对流云降水单体降水效率最大,为25.74%,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5.74%,比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3.21%。  相似文献   
187.
近年发现土壤可以排放亚硝酸(HONO),对大气氧化性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施肥能增加土壤含氮气体的排放,通常用排放因子表征气体排放量对化肥的响应关系.但HONO的相关研究尚为空白,制约了对这一新的地气交换机制的环境效应的评估.为此,在珠三角对一块菜地施用3种化肥(复合肥、碳酸氢铵和尿素),利用动态箱测量施肥前后的HON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施用3种氮肥后的最大HONO排放通量分别为23.1、19.5和57.4 ng·m-2·s-1,分别是施肥前最大值的3.5、3.2和9.4倍;3种氮肥的HONO排放因子分别为8.60×10-5、1.44×10-4和2.48×10-4;施肥后HONO排放通量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特征,且与土壤温度、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在低含水量区间)呈正相关关系.证实了施肥对HONO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外场实测获得的3种化肥HONO排放因子,将为编制HONO排放清单等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8.
利用贵州省太阳辐射的连续观测数据,初步确定了光合有效辐射与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因子,并基于气候学估算模型,估算了贵州省2001年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光合有效辐射与太阳总辐射的比例系数为0.45;2)全省年光合有效辐射的平均值约为1 627.71 MJ/m2,呈现自西向东、南、北3个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势的变化大体一致;3)光合有效辐射的年内变化特征与气温变化较一致,7月份最高约为237.07 MJ/m2,1月份最低约为78.52 MJ/m2.  相似文献   
189.
对单体液压支护工作面顶板岩层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顶板岩层动态规律,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0.
《防灾博览》2006,(2):46
中国将在东海大陆架建立固定式的海洋地震观测站,这一地震观测站将建在上海以东200公里的位置。据初步设计,将钻一口300米深井,把各类监测仪器放在井底,同时考虑建一个固定式的综合平台。据介绍,中国目前尚未建立海洋地震科学观测与试验台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