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9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3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9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200篇 |
综合类 | 1454篇 |
基础理论 | 155篇 |
污染及防治 | 101篇 |
评价与监测 | 127篇 |
社会与环境 | 144篇 |
灾害及防治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71.
泗河流域农药污染对南四湖湖泊乃至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流域农药迁移过程并对其采取治理措施,本研究在泗河流域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室内实验分析、数据统计等手段,借助SWAT模型对流域除草剂阿特拉津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迁移模拟.结果表明,除草剂输出与流域径流量有很高的相关性,输出时间以7~8月份为主,输出量占全年的69%以上.且受河道长度、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阿特拉津的输出量以东部上游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主,流域出水口处的阿特拉津输出量居中等水平;阿特拉津代谢产物DEA和DIA的输出量的空间分布相似,以下游流域出口处和中部地区为主.本研究可为流域除草剂迁移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72.
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模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针对北方地区流域水域生态系统人工化明显和河流断流的现状,提出了河流生态基流量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河流生态基流量包括河道生态基流量、河口生态基流量和湿地生态基流量.河流生态基流量计算应考虑流域内不同水系、不同河段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和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改进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分析河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各河段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的水特征,提出了整合计算模型.整合计算模型分为2类:不同水系和同一水系的整合.同一水系整合计算模型又分为: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模型、河流与湿地生态基流量的整合以及河道生态基流量的整合模型.其中最为复杂的河道生态基流量的整合模型共分为6种形式:简单式、汇流式、分流式、组合式、交叉式和河口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子系统的生态基流量是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的基础;河流生态基流量保证系数是计算的重要参数,其值在确定基数的基础上,通过恢复模式和空间优化配置这2个影响因子进行调整而得到,取值范围为[0,1];整合计算模型需要明确消耗性生态基流量和非消耗性生态基流量,消耗性生态基流量不受保证系数的影响,非消耗性生态基流量因保证系数取值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73.
574.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 mg/L,鉴于太湖水体中ρ(TN)多年来居高难下,水质类别主要由ρ(TN)决定,因此按ρ(TN)年均值,将环湖20条河流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3类. DIN(溶解态无机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ρ(DIN)平均占ρ(TN)的72%以上. 其中,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和ρ(NO3--N)各占ρ(DIN)的约50%,轻度污染河流则以NO3--N为主,ρ(NO3--N)占ρ(DIN)的60%以上. 除个别河流外,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水体中非汛期(11月—翌年4月)ρ(TN)、ρ(NH3-N)和ρ(NO3--N)普遍高于汛期(5—10月),并且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显著. 这可能与非汛期的水温较低并且污水处理厂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氮素去除率低于汛期有关,此外,也说明点源污染占主要地位;轻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不显著,说明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相当. 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应重点针对点源污染开展治理;轻度污染河流应将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75.
为探究弱水动力条件下, 典型滨海地区水体N2O释放通量及其主控因素, 于2019年7月和8月(夏季)和11月(冬季初期)对以大清河-独流减河-北大港湿地为代表的渤海湾弱水动力条件河流开展水样采集与分析工作.结果表明: N2O浓度变化范围为0.4~184.5nmol/L, N2O饱和度的变化范围为7.2%~2740%, 其中近90%的样品处于过饱和状态, 表明该研究区是潜在的N2O释放源.N2O水-气界面释放通量为-0.3~6.7μmol/(m2·h), 夏季水体N2O的释放通量高于冬季.降雨前后N2O浓度出现明显波动, 相同点位降雨前后N2O浓度的变化值为-15.2~63.9nmol/L, 独流减河上游农业区N2O浓度的平均增加量(22.1nmol/L)显著高于下游(1.3nmol/L), 降雨驱动了流域氮素的运移, 促进了水体N2O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 水体N2O的浓度受反应物浓度、水体盐度共同调控.通过计算得到该滨海地区弱水动力条件下河流N2O的排放因子为0.0073, 表明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默认值0.0026可能低估了该地区间接N2O释放. 相似文献
577.
578.
为了解赤水河流域水污染及时空变化状况,基于 2008~2017 年干流上、中、下游 3 个长期监测断面逐月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Mann-Kendall 检验法和 Person 相关系数法对其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08~2017 年赤水河上、中、下游水质以Ⅰ类和Ⅱ类为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波动较剧烈,其中 2008~2011 年整体水质持续恶化,2012 年进入相对平稳好转期,但时有再逆变情况。7 月综合污染指数最高,11 月至次年 3 月水质状况较好。水质沿程逐渐变差,至中游 (茅台站) 受白酒工业和城镇化影响,NH3-N 污染指数大幅上升,CODMn 污染指数也升高;到下游,CODMn 和 NH3-N 污染指数持续升高。不同流域尺度下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存在异同,白酒工业和城镇化对水环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79.
以七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年4、5、6月3次不同雨强条件下的河流水质实时监测数据,以及区域DEM数据和遥感数据,根据高程与坡度将流域划分5级河流缓冲区,研究不同雨强条件下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格局与河流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单元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存在差异.低缓区域、中缓区域和高缓区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中陡区域和高陡区域林地为优势土地利用类型.2低缓区域是不同雨强条件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影响最大的空间单元.3低缓区域建设用地对水质的影响最大;中缓区域湿地对小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建设用地对中等雨强和大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中陡和高缓冲区,建设用地对小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而中等雨强和大雨强时林地对水质影响最大.4土地利用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比较复杂.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低缓区域水质影响最大;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形状、多样性指数分别是中缓区域3种雨强时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格局因子;高缓区域3种雨强条件下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斑块密度对水质影响最大;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蔓延度是中陡区域和高陡区域小雨强和大雨强时对水质影响最大,蔓延度和多样性指数是中等雨强时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格局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