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基于气溶胶监测仪Grimm180观测的2018年3~5月山西省五台山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数据,以及对应时段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等方法,研究五台山春季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统计特征,分析影响五台山气溶胶浓度变化的主要传输路径,以及潜在的贡献源区.结果表明,影响春季五台山气溶胶变化的主要传输路径有6类,其中,第1,4,2,5类传输路径均为西北和偏西方向,占总轨迹62.5%,而第3,6类传输路径则为偏南和偏东方向,占总轨迹的24.7%.对不同传输路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第1,4类传输路径对粗粒径PN10、PN>10数浓度和PM10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其潜在贡献源区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和陕北黄土高原一带,PSCF值在局部地区达到了0.6以上.第6,3类路径对细粒径的数浓度PN0.5、PN1.0和PM1.0质量浓度影响较大,其潜在贡献源区主要位于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京津冀地区中部以及河南北部区域,部分地区PSCF值达到0.8以上.细粒径的PSCF高值区主要位于五台山的偏东和偏南方向,传输高度在2km以下.随着粒径的增加,PSCF高值区变为西北和东南方向,传输高度到达了自由对流层2~4km,且通过西北地区自由对流层的输送占比逐渐增大,PSCF高值区距离五台山站也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12.
北京市城区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26"城市联防联控措施的实施及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北京市大气中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组成特征及来源发生了变化.运用AirmoVOC(GC-866)在线自动监测仪对2017年3-5月北京市城区大气中的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城区春季大气中ρ(TVOCs)(TVOCs为总挥发性有机物)为34.36 μg/m3,ρ(烷烃)、ρ(芳香烃)、ρ(烯烃)、ρ(炔烃)分别占ρ(TVOCs)的57.13%、33.18%、7.54%、2.15%.质量浓度最高的前3位VOCs物种分别为苯、丙烷和乙烷,其质量浓度分别为5.97、3.51、2.63 μg/m3.②ρ(TVOCs)的日变化有3个较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05:00、11:00和23:00,ρ(TVOCs)最低值出现在18:00,并且夜间ρ(TVOCs)高于白天.VOCs日变化特征表明,北京市VOCs污染受凌晨时段柴油车尾气排放和早晚交通高峰期汽油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③春季VOCs的OFP(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臭氧生成潜势)分析表明,芳香烃对OFP的贡献率(44.22%)最大,其次是烯烃(31.06%),最后是烷烃(23.86%);北京市VOCs污染的关键活性组分是丙烯、正丁烷、环戊烷、苯、甲苯、二甲苯.④PMF(正矩阵因子分析法)分析表明,溶剂使用源是北京市春季大气中VOCs最主要的排放源,对TVOCs的贡献率为39.06%,其次是移动源(33.79%)和油气挥发源(17.85%),燃烧源的贡献率(9.30%)最低.研究显示,控制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和燃烧源的排放是控制北京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声明     
发表于本刊2011年第1期的文章《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春季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讯作者系林钦研究员。林钦(1956-),男,研究员,现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研  相似文献   
114.
2010年春季杭州湾邻近海域尿素含量及平面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4月在杭州湾邻近海域进行的现场调查,结合同步的化学和水文环境要素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尿素的浓度变化以及占溶解氮的比例,探讨了尿素的分布特征与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尿素平均值为(1.14±0.90)μmol/L,浓度范围为0.19~6.55μmol/L,尿素含量相当于无机氮盐总量的7%,同时占有机氮含量的7%~12%,占总溶解氮含量的3%~7%。(2)其平面分布特征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口海域,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其中表层受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5.
闽南重点城市春季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 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和探讨了闽南地区同城化进程中重点城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期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下为闽南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于2011年春季3月7—16日在福建省闽南地区重点城市厦门城区与郊区、漳州和泉州城区同步用聚丙烯纤维滤膜采集大气PM2.5样品,滤膜经超声萃取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样品中F-、Cl-、NO3-、SO42-、Na+、K+、NH4+、Ca2+和Mg2+等9种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4.14μg·m-3,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4.66~66.68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2.43μg·m-3,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3.30%,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闽南地区PM2.5中二次离子浓度水平偏高,二次污染严重.(2)NO3-/SO42-和SOR、NOR值均表明闽南地区固定源污染对水溶性离子的贡献大于流动源,但厦门流动源的贡献占了更高的比重;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闽南地区由于春季潮湿多雨,硝酸盐化速率较高,也是导致二次离子污染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3)作为滨海地区,闽南地区 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贡献者主要来自人为源,而非海盐离子.  相似文献   
116.
<正>阳光明媚,枝头上新芽,春天的到来一扫冬天的沉闷。可是空气潮湿,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衣服晾不干还发臭、地板水汪汪,卫生间的墙面、镜子常常"冒汗"。春季,家居防潮必不可少,而有些价值不菲的家具如果在春季不好好保养,就会严重折损它们的使用寿命,尤其像是皮质、木质、布艺、金属等材质家具更是"受灾重心"。进入春季,伴随气温的不断上升,空气湿度很大,而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天气里,如何保持家居干爽和卫生呢?今天小编将为大家讲解潮湿的春  相似文献   
117.
霍寿喜 《环境》2004,(2):29
刚过完春节,两位老报友又来找我聊天了。。春天已经来了,这回我们干活可以不必缩手缩脚了。”老刘的特长是剪报,有好几本剪报集参加过全市性的收藏展览,剪报是要动手的,所以最怕冷。“春天来了,人的身体状况肯定会好转的。”老张的特长是收集报头,他也怕过冬天,主要是因为他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其中支气管炎的病症最重。  相似文献   
118.
对2018—2020年春季江苏省臭氧(O3)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ρ(O3)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分别超出5.6%,11.3%和8.8%,沿江区域ρ(O3)略高于苏北区域;ρ(O3-1 h)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非污染日苏北区域ρ(O3-1 h)均高于沿江区域,主要时间段体现在夜间至次日早...  相似文献   
119.
2022年4月11日—4月25日期间,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对景谷县城区春季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和来源进行分析,并结合县城空气自动站监测PM2.5质量浓度研究了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景谷县春季细颗粒物成分主要为钾离子、硫酸盐、元素碳、硝酸盐、有机碳、氯离子;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监测期间捕捉到5个短时污染天气时段,此时燃煤源常为主要污染源;燃煤源占比峰值多出现在14:00—16:00,机动车尾气源白天占比高于夜间,工业工艺源占比峰值多出现在21:00—次日9:00。景谷县城区工业工艺源、生物质燃烧源、二次无机源占比随PM2.5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餐饮源占比随PM2.5质量浓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0.
1986至1988年在我国两广地区进行了三年的春季降水集中观测,根据所测得的大气硝酸、硝酸盐气溶胶和雨水硝酸盐浓度,计算了硝酸和硝酸盐的清除比,其平均值分别为1.7×106和5.6×105。利用连续降雨样品的硝酸盐沉降量计算了硝酸盐的清除系数λ,λ值约在10-4-10-5S-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