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03篇
安全科学   30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1034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215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1.
聚合氯化铝与聚磷硫酸铁絮凝除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市莲花湖湖水,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磷硫酸铁(PPFS)进行絮凝实验,比较了两种无机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及原水处理前后藻类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①PPFS与PA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mg/L、2.0mg/L;②PPFS在去除藻类细胞、浊度和色度方面均优于PAC,当PPFS投加过量时,因水体中Fe3+过量分布,使水样色度去除率下降;③PPFS絮凝处理微囊藻为主体的水华原水时,其效果比PAC更好。本文研究后表明:P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C,当水体以微型藻类为主时,可使用PPFS以替代PAC,能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912.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铜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胶州湾内铜抑制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3.9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EC10和EC5o分别为4.8,5.7,9.6μg/L.在分析比较浮游植物常规生态毒性反应终点的敏感性、可靠性及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logistic生长模型的参数--环境容纳量作为反应终点在生态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现场培养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分析比较表明,现场培养实验获得的生长抑制浓度低于实验室获得的数据,铜在实际环境中的毒性更大.  相似文献   
913.
南孚废电池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调节酸碱性前后的南孚废电池浸泡液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对涡虫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涡虫在各浓度浸泡液中的生存与摄食情况。结果表明浸泡液对涡虫生存及摄食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主要影响因素是电池的强碱性。  相似文献   
914.
环境水面苯乙烯挥发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苯乙烯的各类特性,对环境的危害以及苯乙烯的挥发机理。对环境水面上的苯乙烯在不同气象条件(风速,水面温度)下的挥发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苯乙烯挥发特性的诸因素。得到了苯乙烯挥发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环境水面上的风速与水面温度对苯乙烯的挥发速率均存在影响,风速对苯乙烯挥发速率的影响要大于水温。  相似文献   
915.
916.
环境空气质量不同监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中,有些城市存在着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并行的情况。为考察这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于夏季连续20d和冬季连续15d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在对比监测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进行了综合采样器流量校正,现场空白样和全程序平行样测定;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对SO2,NO2监测仪器作零点,标点校正,PM10监测仪作K0校正。对所测得的209个日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O2,PM10两方面测定结果方差相同,NO2两种方法在冬夏两季方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季SO2,PM10,冬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一致;冬季SO2,PM10,夏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样品浓度水平及天气状况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7.
通过相同地点、相同条件下的自动监测和24h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出了2种监测结果间的回归方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18.
大气二氧化硫采样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气二氧化硫连续自动采样过程中的导气管吸附,样品的放置时间,吸收液的放置时间,采样高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导气管的吸附是使二氧化硫的监测值较五日采样法明显偏低的主要因素,其余方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19.
城市水体不同于流域水体,其补水来源与城市发展和水资源供给量密切相关,补水水源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是城市水体的典型特点。为了更好地揭示富营养化城市水体沉积物在不同补水方式(自来水、再生水和湖水)下內源营养物的释放特性,通过实验模拟了静态和动态(水体扰动)条件下的底泥释放过程。结果表明:(1)自来水补给下的上覆水TN、TP浓度表现为初期快速上升,后期保持相对平稳的趋势;再生水与湖水补给的上覆水初期TN、TP浓度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处于动态平衡。(2)动态条件下底泥的TN、TP释放量均高于静态条件,水力扰动有助于底泥內源营养物释放。(3)采用物料平衡方法对底泥中营养物的释放总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以自来水为补水的动态反应器中TN和TP的释放量最大,TN在以再生水为补水的静态反应器中释放量最小,TP在以再生水为补水的动态反应器中释放量最小。研究成果对城市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补水水源的优化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0.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为絮凝剂,分别对蛋白核小球藻、水华微囊藻、斜生栅藻进行絮凝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小球藻最佳絮凝条件为:p H=6,藻浓度为9.0×106个/m L,静置时间为15min,转速为30rpm/min,羧甲基壳聚糖用量为100mg/L;对水华微囊藻最佳絮凝条件为:p H<4,藻浓度为5.1×105个/m L,静置时间为15min,转速为180rpm/min,羧甲基壳聚糖用量为125mg/L;对斜生栅藻最佳絮凝条件为:p H=6,藻浓度为12.4×106个/m L,静置时间为15min,转速为80rpm/min,羧甲基壳聚糖用量为10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