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577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21.
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不同饲料钙水平下对母鼠暴露后仔鼠脑海马细胞的作用,选用SD雌性大鼠75只,雄性大鼠25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Z)、染组(RF)、低钙组(LG)、染低钙组(LF)和染高钙组(HF)。雌鼠染毒3个月,交配产仔,检测胎鼠与14日龄、28日龄仔鼠脑海马内质网应激伴侣分子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DZ组比,胎鼠、14日龄仔鼠RF组、L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日龄仔鼠RF组BIP、CHO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RT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RF组比,胎鼠与14日龄、28日龄仔鼠L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胎鼠、14日龄仔鼠H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日龄仔鼠BIP、CHOP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母鼠暴露致仔鼠脑损伤,高钙饲料可缓解母鼠暴露致仔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低钙饲料则进一步加剧了母鼠暴露致仔鼠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22.
介绍了水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危害,分析了其在污泥吸附、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作用下的去除机理。综述了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常规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和膜处理),以及新型处理技术(超声降解、土壤渗滤系统和生物电强化)的研究进展与优劣,指出不同反应体系的去除机理和途径不一致,需要针对多相、多污染介质的复杂实际环境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3.
新型气体灭火剂七氟丙烷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七丙烷气体灭火剂的基本性质及特点,阐述七丙烷气体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分析讨论七丙烷气体灭火剂的环境效益、安全可靠性、经济适用性,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24.
为研究多烷基磷酸二酯(DiPAPs)对斑马鱼的脂毒性作用,构建15种全化合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结合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3D-QSAR),分别对6∶2和8∶2的DiPAPs与PPARβ结合亲和力进行预测;基于分子对接分别研究6∶2和8∶2 DiPAPs与PPARβ的相互作用;分别考察6∶2和8∶2 DiPAPs暴露对斑马鱼Pparβ表达的影响,对3D-QSAR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2和8∶2 DiPAPs的半数竞争效应浓度(pIC50)的预测值分别为3.73,3.63 mol/L,说明二者可能均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性;6∶2和8∶2 DiPAPs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PPARβ结合,且6∶2 DiPAP结合活性更强;二者分别暴露后,PPARβ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50 ng/L 6∶2 DiPAP组比50 ng/L 8∶2 DiPAP组的表达量更高,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综上,6∶2和8∶2 DiPAPs可通过影响斑马鱼PPARβ的表达,产生脂毒性。研究结果可为评估DiPAPs这类新型全/多烷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  相似文献   
925.
在线富集分析了酸化水中的8种含氯除草剂:毒莠定,草灭平,麦草畏,灭草松,2,4-D,滴丙酸,2,4,5,-T,P三羧草醚.这些除草剂可以在少于2 mL的水中进行分析,运行时间在15 min以内.使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用于捕获分析物,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用于分析,一个两位六通阀用于色谱柱切换.通过毒莠定和滴丙酸的标准曲线,从而验证了水中这些农药定量方法的系统适应性.自动样品净化省去了样品制备时繁杂的固相萃取(SPE)程序.Agilent 1260 Infinity LC系统的灵敏度可以达到EPA(美国环境保护署)方法的检出限要求,而且只需使用少于EPA官方方法所要求的样品量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926.
丁烯氟虫腈光降解反应过程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乙腈/水混合溶液中丁烯虫腈的光解速率及水体中主要溶解性物质对其光解的影响,通过产物鉴定及模拟计算判定了丁烯虫腈光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模拟日光下丁烯虫腈快速发生光降解,纯水中反应半衰期为17.34 min.腐殖酸通过竞争光吸收来抑制丁烯虫腈的光解,NO3-和Cl-对其光解无影响.丁烯虫腈光解反应位点位为亚砜基团上的硫原子,主要产物为脱硫化物(MW 442.0),砜化物(MW 506.0)及2种硫化物(MW 473.9和405.8).键级和键长分析也证实丁烯虫腈硫原子连接的化学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重排反应,生成上述转化产物.  相似文献   
92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田水、土壤、稻秆、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水样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液-液分配净化;土壤样品以丙酮为提取剂,液-液分配净化;水稻样品经乙腈提取,NH2-Carb柱净化.对水稻和环境中的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回收率在78.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4.4%.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检出量在0.004—0.02 ng,其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8—0.0009 mg.L-1,在土壤、稻秆、糙米、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0.003 mg.kg-1.  相似文献   
928.
黏胶基活性炭纤维对三氯一氟甲烷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吸附试验,利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黏胶基活性炭纤维〔Viscose-Based Activated Carbon Fibre (Viscose-Based ACF)〕对三氯一甲烷(CFC-11)气体的吸附效果. 在进口ρ(CFC-11)为0.5~8.0 mg/L,空塔气速为0.2 m/s,气体体积流率为0.72 m3/h的条件下,计算出黏胶基活性炭纤维对CFC-11气体的吸附,容量为0.788 g/g,传质区高度为0.077 2 m,全床层饱和度为65.47%,并作出活性炭纤维(AFC)的穿透曲线. 用Freundlich方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显示,进口ρ(CFC-11)在0.5~8.0 mg/L时,Freundlich方程较好地拟合了等温吸附曲线,且便于实际计算.   相似文献   
929.
吸附-超滤工艺用于饮用水除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娟  杨宏伟  何崇  祝万鹏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346-1351
采用吸附-超滤工艺进行饮用水除的试验研究,试验在恒流条件下进行,重点考察吸附剂粒径、膜区曝气量和回流量对除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 结果表明,粉末状的活性氧化铝较颗粒状吸附容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膜通量为150 mL/min,反冲周期为6 h,反冲时间为2 min,反冲流量为150 mL/min,原水ρ()为2 mg/L,活性氧化铝投加量为0.1 g/L的条件下,选取活性氧化铝粒径为0.050~0.074 mm,膜区不曝气,沉淀区与反应区间的回流比为0.5(对应的回流量为4.5  L/h),可获得较好的除效果,并能有效地控制膜污染,使该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30.
碱液循环强化电动力学修复氟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V·cm~(-1)电解电压下,利用去离子水及NaOH溶液做电解液,研究了电解液不同循环方式下土壤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分析了利用碱液循环强化电动力学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去离子水为电解液单独循环时,土壤的去除率为20.3%,而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去除率最高可达57.3%,碱性电解液可提高土壤的去除率,且随着碱性的增强土壤的去除率逐渐升高.电解液的不同循环方式也对土壤的去除产生显著影响,两极溶液串联循环时土壤的去除率明显升高.可以采用碱液循环强化电动力学技术修复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