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7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9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15篇 |
综合类 | 840篇 |
基础理论 | 244篇 |
污染及防治 | 76篇 |
评价与监测 | 8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在水质监测中,用EDTA容量法测定锌含量,存在水中铁离子干扰显色滴定,终点颜色不易观察,甚至无法获得滴定终点等问题.针对铁离子对EDTA滴定锌离子带来的干扰,通过对几种掩蔽剂进行滴定选择实验,提出了在采用EDTA容量法测定锌离子中,用氟化铵与抗坏血酸复配可以掩蔽铁离子的干扰,测定结果准确并稳定. 相似文献
792.
废弃菌糠资源化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废弃菌糠的循环利用工艺,选取杏鲍菇菌糠、平菇菌糠、菌糠有机肥等具有阶段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营养组分、元素含量,分析菌糠在连续栽培和废弃菌糠堆肥处置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同时分析了菌糠/菌糠有机肥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及淋溶状态下对环境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栽培后菌糠中水分下降13.8%,蛋白质、糖类则分别上升32.9%和20.4%,仍剩余大量营养物质;废菌糠堆肥后蛋白质、糖类分别下降50%和79%,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无明显变化,C/N比下降,总腐殖酸量增加18.6%.通过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菌糠/菌糠有机肥中的As、Hg、Pb、Cd、Cr等重金属指标均低于我国《NY525-2012有机肥料》的限值标准.菌糠/菌糠有机肥所含氮、磷、有机物均有淋出趋势,其中有机肥的氮、有机物淋失累积量相比菌糠下降15.0%和62.8%. 相似文献
793.
794.
潏河冬季潜流带水交换对沉积物间隙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流带作为河流地表水-地下水系统相互作用的交汇区域带,是影响河水、间隙水与地下水水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文循环、污染物迁移转化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基于一维热扩散对流方程的温度梯度法,于2016年12月对潏河研究河段21个测试点位进行了沉积物的野外原位垂向温度同步测试,并对其与沉积物间隙水中阴阳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个测试点位的潜流带水交换方式均为上升流,水交换量值变化范围较大,左右两岸水交换量值均大于河道中心水交换量值,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河床地形和沉积物粒径大小;Ca~(2+)、Na~+、Mg~(2+)、HCO_3~-和SO_4~(2-)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平均含量更接近于其在地下水中的平均含量,而K~+、NH_4~+和Cl~-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下水中的平均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此外,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在河流横断面具有明显的横向空间变化特征,与河道中心相比,河道左右两岸沉积物间隙水中Ca~(2+)、Mg~(2+)和SO_4~(2-)含量均较高,而NH_4~+和Cl~-含量较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方法发现,潜流带水交换量与沉积物间隙水中Ca~(2+)、Mg~(2+)和SO_4~(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K~+、NH_4~+、Cl~-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Na~+、HCO_3~-含量的相关性未通过检验,说明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5.
太子河流域中游地区河流硝酸盐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取太子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联合硝酸盐(NO_3~-)、氯离子(Cl~-)、硝酸盐氮、氧同位素(δ~(15)N和δ~(18)O)和水的氧同位素(δ~(18)O)识别不同季节2016年5月和8月(对应枯水期和丰水期)地表水硝酸盐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通过ManWhitney U检验,枯水期ρ(Cl~-)、ρ(NO_3~-)、ρ(NH_4~+-N)和δ~(18)O-NO_3~-显著高于丰水期,δ~(15)N-NO_3~-无显著时间差异.根据NO_3~-/Cl~-,δ~(15)N-NO_3~-和δ~(18)O-NO_3~-的范围,发现不同采样期,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多种源的混合.丰水期,细河、蓝河和下达河硝酸盐来源是化学肥料、土壤氮和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排放废水.二道河主要是土壤氮和化学肥料.枯水期,下达河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化学肥料和土壤氮,细河、蓝河和二道河硝酸盐来源主要是土壤氮和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的排放.丰水期,ρ(NO_3~-)与ρ(NH_4~+)呈负相关关系,与δ~(15)N-NO_3~-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研究区域发生了氨氮的挥发和硝化过程.二道河和蓝河随着ρ(NO_3~-)和ρ(Cl~-)降低,ρ(NH_4~+)和δ~(15)N-NO_3~-增加,说明有明显的反硝化过程发生.不同采样期NO_3~-和C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各采样河流均发生了混合过程.研究结论为丘陵地区硝酸盐来源的季节差异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6.
道路灰尘铂族元素含量的短期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上海市区中山北路(华东师大~武夷路)、长宁路(中山西路~安西路)、杨柳青路(金沙江路~武宁路)等3条道路,对道路灰尘铂族元素(PGEs)含量的短期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的含量为24.95~36.24ng·g-1(平均值为29.42ng·g-1),Pd的含量为85.34~158.89ng·g-1(平均值为117.88ng·g-1),Pt含量为20.15~48.48ng·g-1(平均值为34.42ng·g-1).其中,道路灰尘Rh、Pd、Pt含量分别是参照点的19.48倍、12.17倍和64.94倍.与国际其他城市相比,Pt含量较低,Pd和Rh含量处于中间水平.总体而言,道路灰尘PGEs含量及负荷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到达上限后,变化则趋于和缓.在车流量恒定的情况下,PGEs浓度及负荷的短期变化主要归因于气象条件的变化.降雨会使PGEs浓度降低,但不同类型降雨会使PGEs负荷发生不同变化,雨量较大,则负荷降低;;雨量较小,负荷反而有升高可能;;连续降雨后,PGEs浓度与负荷达到下限.一定的风力扰动会使PGEs浓度升高,但使PGEs的负荷变化变得较为复杂;;连续干燥无风天气会使上述PGEs浓度及负荷达... 相似文献
797.
大气污染对城市绿化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南阳市城市大气对该市5种常见城市绿化植物叶片叶绿素(a、b)含量比例(Ca/Cb)以及叶片叶绿素总含量(Ct)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污染严重的南阳卷烟厂区域植物叶片叶绿素Ca/Cb值相对较高,叶绿素总含量(Ct)相对较低;无污染的对照区域(南阳师范学院院内绿化区)植物叶片叶绿素Ca/Cb值相对较低,叶片叶绿素总含量(Ct)相对较高。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得出了5种常见城市绿化植物抗大气污染能力的大小:女贞>大叶黄杨>月季>金叶女贞>三叶草。 相似文献
798.
从广东某化学试剂厂周边土壤中筛选、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能有效降解1,2,3,4-四氯苯(1,2,3,4-TeCB)的菌株,命名为L-1号菌.探索不同接种量(2%;3%;5%)菌株对25 mg·L-1的1,2,3,4-四氯苯模拟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氯离子释放浓度、1,2,3,4-四氯苯降解效果影响,并结合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工作站分析菌株对1,2,3,4-TeCB降解产物.结果表明:经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接种量为5%对1,2,3,4-TeCB降解效果最佳,在pH=7.0、温度30℃,摇床转速110 r·min-1条件下反应7d,COD降解率达62.71%;氯离子释放浓度4.98mg·L-1;四氯苯降解量达20.47 mg·L-1.通过对L-1号菌降解1,2,3,4-TeCB产物分析,发现L-1号菌对1,2,3,4-TeCB的降解是通过先开环后脱氯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9.
西南喀斯特流域泥沙来源、输移、平衡的思考——基于坡地土壤与洼地、塘库沉积物~(137)Cs含量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和洼地、塘库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资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泥沙来源。坡地地面流失轻微的,汇水面积小于0.5 km~2的微小流域,流域产沙主要源于地下流失(裂隙土)和沟岸侵蚀(沟壁土);坡地地面流失强烈的,主要源于坡地地面流失(坡地表层土壤)。地下流失和沟岸侵蚀是小流域和较大流域的主要产沙方式,且有随着流域面积增大,产沙贡献率越高的趋势。由于裂隙土和沟壁土都基本不含~(137)Cs,~(137)Cs单一示踪法不能区分这两种源地土体的产沙贡献率。建议采用多元示踪法,研究流域的泥沙来源。区分裂隙土和沟壁土的产沙贡献率,可考虑尝试磁性法和孢粉法。通过沉积物~(137)Cs断代等方法确定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泥沙淤积量,结合径流小区和水文站输沙量资料,分析不同类型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的泥沙截留率,分析河流泥沙输移比。在查明泥沙来源,泥沙输移比和输沙量(或产沙量)的基础上,确定流域泥沙平衡,结合径流研究成果,建立喀斯特流域产沙模型。 相似文献
800.
长期施肥和耕作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C、N、P和K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阐明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土壤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壤C和养分元素循环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对施肥管理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紫色土坡耕地(坡度为15°)建立15个小区(长8 m×宽4 m),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顺坡无施肥处理(对照,CK)、顺坡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处理(T1)、顺坡单施化肥处理(T2)、顺坡单施化肥增量处理(T3)和横坡单施化肥处理(T4),比较各处理0~10 cm及10~20 cm土层的C、N、P和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C、N和P差异显著(P <0. 05),均表现为T1> T3> T4> T2>CK,施肥处理下K含量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 <0. 05),表现为T4> T3> T2> T1> CK.各处理土壤的C∶N在10~20 cm土层中差异显著(P <0. 05),表现为T4> T3> T1> CK> T2;而C∶P则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