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棉铃虫大暴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在简述我国黄河流域棉区1992年棉铃虫大暴发的概况后,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大暴发的原因。指出生境、食料、天敌、气象及人工防治五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特别强调食料和防治因素的重要意义。认为近年来棉铃虫食料种类增多、数量增大、质量提高、提供时间延长、取食更加方便是该害虫大暴发的基本原因。恰遇适宜的气象条件和人工防治不力(害虫抗药性强、治虫整体水平下降、夏玉米等晚秋作物弃治),终使棉铃虫建立起空前庞大的种群。  相似文献   
242.
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蓝藻水华污染造成的最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和释放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为主的多种藻毒素,其在饮用水中的存在可以导致人类癌症,因此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MCs降解微生物菌种、酶催化降解途径和降解基因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MCs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3.
不同光照强度下香溪河浮游植物演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丰富三峡水库浮游植物演替机制,为三峡水库“潮汐式”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基于前期香溪河水华易发区现场监测结果,其水下光照强度变化范围为1 800~17 000 lx,据此开展不同梯度恒定光照条件下香溪河源水混合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室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①按照R*法则和关键光强假说,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照为4 500 lx时,香溪河源水中混合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最高.②CSR理论(Competitor-Stress Tolerator-Ruderals Theory)中的浮游植物环境适应机制及生长策略不能准确解释不同梯度恒定光照控制条件下浮游植物的演替规律.光照条件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方向的关键要素,而演替方向由群落发生演替时的光照条件与该群落中藻种关键光强的匹配程度决定.③香溪河源水中混合藻种的不同梯度恒定光照控制试验结果显示,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栅藻(Scenedesmus sp.)、肾形藻(Nephrocytium sp.)、微囊藻(Microcystis sp.)、色球藻(Chroococc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的最适光强分别为3 000、8 000、13 000、6 000、6 000、13 000、13 000和6 000 lx.研究显示,将光照控制在合适的阈值范围,有助于维持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对水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4.
在厦门翔安水厂12000t/d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沉淀-砂滤-·OH/NaClO氧化降解抗生素及消毒-清水池"的处理系统,在九龙江流域高藻爆发期完成了工程化试验.结果表明,当砂滤出水总藻密度为2.04x103cells/mL时,注入相同氧化剂剂量0.5mg/L处理20s后,·OH将56ng/L的诺氟沙星降解至未检出,而NaClO仅降解至54ng/L.·OH在氧化降解抗生素的同时能杀灭全部藻细胞.根据HPLC-MS/MS检测到的降解中间产物分析,·OH氧化降解诺氟沙星通过进攻哌嗪环、萘啶环和氟原子破坏药效团,直至矿化为CO2和H2O.·OH消毒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检测的106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我国高藻饮用水中抗生素的安全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饮用水水源地水华的爆发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显著下降,威胁公众身体健康。意大利也曾经历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华事件,其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为我国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意大利类似事件处理案例和经验、从部门联防联动、水质监测预警、流域综合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华应急处置体系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6.
为探索化感物质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选取在凤眼莲根系分泌物中发现的5种化感物质(亚油酸、亚油酸甘油酯、丙酰胺、N-苯基—2-萘胺和壬酸),研究了3种剂量下(0.1、1.0、10.0mg.L-1)其对单一、混合培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化感物质成分、剂量和藻类培养方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  相似文献   
247.
近年来,我国甲藻赤潮和水华经常发生,致使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根据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应地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应急处置甲藻赤潮和水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8.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藻的生物量、光合放氧速率及浮力等的变化,研究了2种典型水华蓝藻-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征及浮力调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在温度低于13℃时几乎不能生长,高于16℃能缓慢生长,且随着温度升高,生长速率增大;孟氏浮游蓝丝藻在温度为10℃时就能缓慢生长,当温度高于16℃时即能够较好生长;2种藻的生长速率在10~28℃范围内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种蓝藻在10℃以上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0~28℃)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从28℃转至13℃以下温度培养时,2种蓝藻的浮力下降明显,细胞内伪空胞、糖及蛋白质的变化表明,糖的积累使细胞密度增大是细胞浮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72h之内,水华微囊藻和浮游蓝丝藻细胞内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2倍和2.5倍,这说明温度降低至13℃以下,水华微囊藻下沉趋于休眠,而孟氏游浮蓝丝藻则趋于底栖继续生长;温度升高至13℃以上,水华微囊藻趋于复苏和上浮,而孟氏浮游蓝丝藻趋于浮游.  相似文献   
249.
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一些大的湖泊、水库相继出现较为严重的藻类水华现象,导致高等水生植物消亡,破坏了水体景观,直接危害水源水质,更甚威胁到居民饮用水安全。通过对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繁殖的机理分析,各类控藻技术优劣的比较,依据水源地类型和水体特征,提出控藻技术的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250.
洱海水华蓝藻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洱海水华藻类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报道了洱海水华蓝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共计3属12种,并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进一步讨论了近年来洱海藻类水华的发生特征和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