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水华生消过程对巢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水华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鲜见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巢湖为对象,通过PCR-DGGE方法分析了水华形成、持续和消亡阶段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水华形成期为5月15日~6月20日,持续期为6月20日~9月5日,之后进入水华消亡期.PCR-DGGE分析表明,非水华区沉积物微生物的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随时间变化较小,微生物相似度较高,温度可能是影响非水华区微生物群落结构波动的主要因子;在水华区,沉积物微生物的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在水华形成期和消亡期较低,在水华持续期较高,而Simpson指数则呈相反趋势,微生物相似度相对较低,表明水华形成、持续和消亡过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种有不同影响,温度和水华导致的水体性质变化可能是沉积物微生物变化的主要因子.本研究表明,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沉积物微生物有不同的影响,这对深入评价水华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利用微生物防治湖泊水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湖库藻类水华形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湖库藻类水华形成机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提取的影响水华暴发的关键因子总磷(TP)、总氮(TN)、温度(T)、pH值、溶解氧(DO)、光照(I)、叶绿素a浓度(chl_a)作为网络节点,将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抽象成网络的边,构建了藻类水华形成的有向网络模型.同时,计算了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参数,构建了节点的关键度模型,并进行修正,进而构建了水华形成的复杂网络统计特征参数模型G,对其进行半定量分级,从而实现对水华暴发的有效识别,最后采用北京城市河湖水质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复杂网络统计特征参数G与叶绿素a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表征水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3.
通过构建的光反应器研究了水体与藻垫的关系。结果为:1)培养基加入栅藻后,在温度为19.22~25.27℃周期性变化条件下,电导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幅度为1 904~1 939μS/cm,pH变化幅度为8.88~9.58,溶解氧为7.22~9.3 mg/L,叶绿素a保持周期性的波动,为6.16~77.59μg/L,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9.295 2x(R2=0.916 2)。2)水体扰动后,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到461.1μg/L,然后逐渐降低到40.95μg/L;温度在27.69℃时,叶绿素周期性波动消失。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13.418x(R2=0.784 6)。3)静置培养,在周期性温度和光照变化条件下,水体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水体受到剧烈扰动后,水体中的生物量急剧升高;恒定温度,叶绿素周期性变化消失。不同过程浊度和叶绿素浓度呈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不同。  相似文献   
194.
数据缺失条件下基于MLP神经网络的水华风险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华风险预警过程中相关监测指标数据缺失的问题,借鉴多元统计和随机分析构建了一种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用于弥补现场调查数据的不足.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华相关影响指标进行降维,确定水体水华风险预警模型的输入层变量.同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水华表征指标叶绿素a的浓度进行预测,并引入风险概率的概念,提出了水华风险概率计算公式,完善了水华预警的风险表达.最后以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大宁河为案例的研究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结果显示,插补数据条件下和未插补数据条件下的大宁河水华风险预警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711和0.7769,前者的模型准确性更高,叶绿素a浓度预测效果更好;预测时段内大宁河11 d为水华蓝色预警(无警)级别,水华发生的风险概率为1.99%~18.61%;1 d达到水华橙色预警(中警)级别,水华发生概率为90.48%.  相似文献   
195.
分别在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从其河口处逆流而上至回水末端共布置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月中旬,除河口样点外,其他采样点水体出现分层,但断面多只有温跃层和滞温层,而没有混合层;上游水体层次间温差高于下游水体;各采样点的水深以及表层水体(水面向下至0.5 m深的水层)的水温、浊度、p H、电导率、溶解氧、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25种(属),丰度在(2.76~145.8)×10~4cell·L~(-1)之间,以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上游接近支流来水的样点S7(63.4×10~4cell·L~(-1))和S8(145.8×10~4cell·L~(-1))水华最为严重;硝酸盐氮、水温、p H、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在7月下旬,水体分层,趋势与春季相似;各采样点深度和0~0.5 m水层的水温、浊度、氧化还原电位、p H、电导率、叶绿素a、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仍然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46种(属),丰度在(9.56~278.88)×10~4cell·L~(-1)之间,总体以席藻(Phormidium sp.)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下游接近澎溪河河口的样点S2(216.44×10~4cell·L~(-1))、S3(278.88×10~4cell·L~(-1))和S4(108.12×10~4cell·L~(-1))水华严重;浊度、水深、总氮、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水体分层与水华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6.
薄荷中含有不同的化感物质,其化感作用可能抑制或促进微藻生长,达到对水华微藻或商业微藻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为受试藻种,探究了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发现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蓝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最大可达97%,而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均为绿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可分别达552%和176%,两株受试绿藻的干重最大增加0.60 g/L和0.62 g/L。可见,薄荷提取物对不同藻种的生长特性影响不同,通过添加薄荷提取物控制微藻生长,达到对不同藻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7.
林建荣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5):676-681, 718
浮游植物生长与固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关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一般认为,水华发生时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采用高温燃烧法测定)相应增加,然而,现场调查发现,长江口和珠江口夏季中高盐度(盐度10~30)水华区DOC浓度与非水华区相近,水华区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较非水华区显著增加,其中,长江口水华区TOC比DOC增加60~140 μmol/L,珠江口水华区TOC较DOC高出~110 μmol/L以上,显示固碳主要以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存在。培养结果表明藻菌混合培养条件下DOC增加只占固碳~10%(即固碳的~90%为POC),相反,无菌培养条件下DOC增量可占固碳的~80%(即固碳的~20%为POC),两个河口水华区DOC未显著增加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产生的DOC易被细菌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198.
摘要:2011年3月,三峡库区夷陵区段回水区发生水华,水体呈红棕色。在水华爆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均出现异常偏高现象。通过对水华期间污染因子跟踪监测,对该水域水体中污染因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各污染因子之间相关性进行讨论,最后分析了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199.
大宁河春季浮游藻类“水华”及其营养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大宁河2004年春季和2005年春季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数量、生物量以及C含量的调查结果,并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大宁河蓄水后出现的富营养化现象和春季发生“水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2004年春季,藻类优势种为美丽星杆藻〖WTBX〗(Asterionella formos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 neoastraea);2005年春季的优势种为实球藻(Pandorina morum)、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WTBZ〗。2004年和2005年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和C含量分别平均为171.1×105 cells/L,12.2 mg/L,1 732.2 μg C/L和113.1×105 cells/L,10.1 mg/L,1 395.9μg C/L。对2005年春季熊猫洞采样点“水华”水进行生物测试的结果表明,P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研究认为,控制大宁河沿岸带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并减少由于农田地表径流所带来的营养输入是防止该河加重富营养化和发生“水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0.
水库疑似甲藻水华监测数据分析,能够为水库甲藻水华应急管理措施的构建,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立足水库疑似甲藻水华监测分析,阐述了常规监测和应急预警监测两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水库疑似甲藻与化学生物指标统计分析、疑似甲藻藻毒素分析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水库疑似甲藻水华预警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