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5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用复合混凝剂处理冬季微污染流溪河水源水时,其对浊度、UV254及藻类去除能力更强;当投加量为3mg/L(以Fe计)时,PFS-PDM复合混凝剂的去浊率、除藻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22.1%、19.5%、14.9%,表现出优良的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2.
中国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环境与砷中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特点受沉积环境和气候因素所控制,砷中毒的流行和发病程度与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环境、水中砷的形态和价态有密切联系。在实地考察监测和对台湾、新疆、内蒙古、山西、吉林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环境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饮水水源中总As、As(III)、甲基胂、腐植酸与砷中毒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病区病情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除台湾外,各砷中毒区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各病区多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心或平原内相对低洼的地带,饮用的地下水均取自中新生代地层;砷中毒病情不仅与总砷含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还与As(III)和甲基胂的浓度直接相关。台湾、内蒙古和山西病区地下水为富含有机质的复杂还原环境,水中不仅As(III)含量高,且检出有机物、腐植酸和甲基胂,新疆和吉林病区地下水为以无机砷中As(V)为主的氧化环境,吉林病区未检测出甲基胂,这是新疆与吉林病区患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病改水、砷中毒的预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3.
运用Fluent软件对重庆市嘉陵江化龙桥段瑞安新天地江水水源热泵系统尾水排入受纳水域的过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选取Fluent中非耦合、隐式求解器对模型内的定常流动进行求解,得出受纳水域受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影响后的温升面积和温度梯度。结果表明:在温排水流量为2.0×103 m3/h、温差为4℃的条件下,计算该水域沿水流方向温升超过1℃的最大影响距离为150.4 m,温升超过1℃的水域面积约为1 525 m2,为模拟江水面积的8.59%。选取1℃温升值作为温升带的边界控制值,并在热泵系统最大负荷工况下,根据W=Q×ΔT计算研究水域热环境容量为19.402 m3.℃/s,剩余热环境容量为17.736 m3.℃/s。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工程温排水量小于受纳水域的热承载力,不会对受纳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热污染。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土壤动态蓄水的森林水源涵养能力计量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涵养是森林提供的重要生态服务之一,而森林土壤对降水的拦蓄和调节起着主要作用。采用土壤动态蓄水能力法,以太湖流域安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雨量站逐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评估了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并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参数和降水数据进行空间栅格处理和相应的栅格运算,从而揭示了水源涵养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安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能力为19.66×108 t,单位面积森林年涵养水源能力为14 788 t/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森林水源涵养量沿西苕溪由上游向下游呈减少的趋势;从不同森林类型来看,竹林的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达52.26%。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运用地统计学对莲花湖库区红松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因子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毛管孔隙度最优拟合模型是球状模型,其它因子均为指数模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块金值、变程、结构比、分数维和空间自相关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311、0.297、0.192、0.293,6.87 m、10.29 m、8.31 m、8.88 m, 0.690、0.694、0.814、0.707,1.968、1.939、1.937、1.945,0.111、0.200、0.246、0.157。可见以上4个因子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强,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其相关性逐渐减弱。其中毛管孔隙度均一性程度较高;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形态较复杂,破碎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8.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北京市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五大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官厅水库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密云水库也开始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9.
赵红梅  肖杰 《四川环境》2013,(Z1):60-64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的关键措施和有力手段。本文以成都平原某地下水源地为例,采用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其中经验公式法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分别为0.022km2、2.24km2;数值模拟法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为0.043km2、0.4km2。通过对比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划分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综合运用,科学合理地进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相似文献   
170.
为了对我国公益林涵养水源的价值进行研究与管理,为森林生态补偿提供依据,运用成本替代法对各省市公益林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核算,收集全国各省市的公益林面积、降雨量、蒸散量和地表径流量等数据,建立了各省市公益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模型.结果表明,依据不同因子将各省市划分为4类,所建立的核算模型具有统计学和经济学意义.该研究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