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若尔盖水源涵养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是全国50个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域之一,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该区涵盖四川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区,面积约1.6×104km2,区内分布有涵水能力极强的沼泽土和泥炭土,对调节黄河径流时空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土壤饱和蓄水量指标评价了本区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212.
针对一年中长江原水和黄浦江原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两种原水几种水质指标的对比分析,混凝沉淀后两种原水氨氮和CODMn的达标情况对比,以及不同水温对于两大原水浊度、氨氮和CODMn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的浊度、氨氮和CODMn一般比长江原水高,pH比长江原水低,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长江原水氨氮和CODMn的达标率比黄浦江原水高,两种原水的浊度、氨氮和CODMn的去除率随水温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若两种原水进行混合,为保证其处理后水质达标,则黄浦江和长江原水的配比最好不能超过2∶8。  相似文献   
213.
在促进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大型湖库水源地是当地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广东省万绿湖、湖南省东江湖和四川省升钟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水源以分级控制为主、经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人口流动以有序迁移为主的发展保护模式.同时,以引导性发展为区域先行,环境保护规划、人口流动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同时实施、同时评估.该模式可为我国受到湖库型饮用水源大面积保护区范围影响下的山区乡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214.
《绿色视野》2011,(12):30-32
金寨县属淮河流域,是安徽省最大的库区县,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库容50多亿立方米。两大水库的水源保护与水量、水质不仅是金寨县参与省会合肥经济圈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也事关下游广大地区的长治久安。早年在战争创伤尚未治愈情况下,为修建两大水库,淹没了金寨十万亩良田,十多万亩经济林,上靠迁移十万移民。  相似文献   
215.
运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富营养化趋势进行了评价,针对饮用水污染状况提出了防治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16.
为探究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与诱导持续混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及人工强制混合与自然混合的衔接条件,以李家河水库为例,于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开展水质及水文气象指标监测,分析自然过程及人工诱导混合过程各时期水温、溶解氧及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自然过程分层期持续时间长,混合期仅为2.5个月,人工诱导混合过程通过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 9月底水体达到完全混合且进入降温期,诱导自然混合条件具备,表层水温、平均气温分别为20.17℃和16.5℃,此时系统关闭后水体持续自然混合,混合周期延长至5.5个月;②自然过程污染物浓度较高,混合期表层污染物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氧跃层伴随热分层出现,底部厌氧周期达6个月;③相较于自然过程,人工诱导混合过程水体等温层厌氧消除且污染物控制效果良好, 10月至翌年3月同期底层NH~+_4-N、 TP、 Fe和Mn浓度的削减率为76.2%、 75.5%、 82.2%和82.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工诱导混合过程有利于水质改善及混合作用时效的延长.  相似文献   
217.
金坛市主要水源钱资荡水 ,劣于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 ,系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拟采用生物预处理。比较了两种生物预处理池对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色度、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提出了生物预处理适宜的运行工况参数 ,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8.
浅析农用灌溉水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水中的盐分,易在土壤中积累,在多次灌溉淋洗后,盐分便积聚在作物根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即危害作物。文章从盐浓度、特殊离子毒性及异常的pH值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防治灌溉水污染农作物措施,这对近年来发生的大面积农作物污染的调查处理将具有较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9.
低温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生物陶粒预处理工艺,研究低水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进水氨氮浓度为0.5~1.4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进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水温的下降而降低,但总体上对氨氮仍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水温从10℃下降到0.4℃时,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从90%下降到65%.当水温在3℃以上时,出水中NO2--N低于进水NO2--N的含量.当水温下降到3℃以下后,出水中NO2--N超过了进水中NO2--N的含量.在陶粒反应器内部出现了NO2--N积累现象,水温越低,出水NO2--N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220.
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膜法修复污染水源除NH4+-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修复除NH4+-N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水温20℃~27℃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7~14mg/L,NH4+-N 0.7~2.0mg/L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4h,气:水=0.5:1,DO为7~9mg/L时,生物修复工艺可去除水源中的NH4+-N为64%~95%;在较低水温7℃~12℃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6~11mg/L,NH4+-N 1.2~8.0mg/L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4h,气:水=0.5:1,DO为8~10mg/L时,生物修复工艺可去除水源中的NH4+-N为40%~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