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丁醚脲农药对3种水生生物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丁醚脲乳油和悬浮剂2种剂型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丁醚脲乳油对斑马鱼、河虾为高毒,对河蟹为低毒;质量分数50%丁醚脲悬浮剂对斑马鱼为高毒,对河虾为中毒,对河蟹为低毒。在室内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评价丁醚脲对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风险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丁醚脲乳油对斑马鱼、河虾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对河蟹影响较小;质量分数50%丁醚脲悬浮剂对斑马鱼也具有较高风险,对河虾、河蟹的风险性较低。鉴于丁醚脲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风险性,为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应当禁止或限制其在稻田中使用。  相似文献   
82.
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是研究水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手段.应用水生生物摄食过程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会伴随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分馏作用而变化的特征,以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潮白河流域山区河道、北运河流域平原河道为研究对象,共布设30个样点,探究不同流域河道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定量反映其水生生物摄食关系、营养级、食物网的冗余程度,揭示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不同流域河道δ13C、δ15N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不同流域呈现不同上升趋势,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山区河道均总体呈现“L”型阶梯上升趋势,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呈现■型上升趋势,北运河流域呈现“│”型上升趋势.(2)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河道鱼类δ15N总体稳定在8‰~18‰之间,显著大于北运河流域δ15N(5‰~15‰).(3)不同流域鱼类δ15N、δ13C形成的矩阵...  相似文献   
8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9):71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环保部近日会同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知》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线,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能涉及的水生生  相似文献   
84.
杨光  史波芬  周传斌 《环境科学》2023,44(6):3024-3033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厨余垃圾资源化技术已有包括厌氧消化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和昆虫饲料转化等类型,但在已有应用案例中存在资源化程度低、环境影响显著和经济效益差等诸多问题,缺乏技术绩效的系统化分析和综合性评价.为此,研究面向厨余垃圾资源化技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构建了资源效率、环境影响、经济可行和社会效应的多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1项指标),以我国的14项典型技术应用项目为案例开展定量化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和昆虫饲料转化处理技术的得分分别为58.39分和59.65分,高于好氧生物处理(49.16分);按细分技术类型,集中式黑水虻转化和中温湿式厌氧工艺得分较高,分别为67.14分和60.82分.按技术的处理规模和设施分布方式,集中式处理技术在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维度上分别比分散式技术高出13%和62%;分散式处理技术在环境影响和社会效应维度上比集中式高出8%和34%.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实践中,应结合当地的厨余垃圾理化性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推进情况、财政承担能力和收运距离等多因素综合考量,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5.
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细胞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对大型溢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离子液体对大型溞的48 h急性毒性增大,其LC50在49μg/L和15 326μg/L之间.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都显著地降低了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其最大浓度处理组分别比对照降低T60%~84%.结果提示,离子液体对大型溞摄食行为具有很大的毒性影响,因此对水生环境可能也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图1表1参25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广东惠州西湖水质的改善及构建水生生态系统的示范工程研究,即将水位调控、湖底底质处理、水生生物的种植养殖工程、系统优化维护管理等技术进行集成、总结,形成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和改善景观水水质的稳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与对照区比较,浊度下降最高值为80.6mg/L;透明度提高3-6倍;CODcr最大去除率为42.6%;系统对水体上下层溶解氧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示范区与对照区上层溶解氧含量最大相差值为1.2mg/L,下层为3.4mg/L;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80%以上;比较TN、TP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系统对TP的影响更加明显,最高去除率为68.1%,对TN的最高去除率为19.8%。  相似文献   
87.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生态环境》2006,15(4):802-806
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市内公园风景林、郊区防护林和农田等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昆虫幼虫调查,研究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昆虫幼虫35科411只,其中鞘翅目幼虫14科319只,双翅目幼虫13科64只,鳞翅目幼虫8科28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存在差异,防护林和农田土壤昆虫幼虫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显著减少;除农田外,其他生境土壤昆虫幼虫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0~5cm土壤层,生境凋落物的移除对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组成影响不明显;此外,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幼虫对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变化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88.
<正>2013年12月19日ECHA发起了多项关于统一分类和标识(CLH)提议的意见征询。这些提议包括:1)法国提交的对于主要在生物杀灭和杀虫剂用途中使用的10种铜化合物的统一分类和标识提议。这些提议建议,应将这些物质被列为水生环境有害物质、急性毒性物质和/或刺激物。这些化合物是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89.
昆虫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免疫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它具有热稳定、抗菌谱广、无免疫原性、作用机制独特等特性,是昆虫能够抵御自然界中许多有害微生物侵染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有关抗菌肽作用机理及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昆虫抗菌肽的分类、生物功能、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参33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水生蔬菜和陆生蔬菜产品器官(可食用部分)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采集广西4个水生蔬菜主产区的水生蔬菜与相邻地块的陆生蔬菜,分析不同蔬菜种类PAHs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并对人体摄食蔬菜暴露PAH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个蔬菜产区水生蔬菜土壤中16种PAHs的总量(G_(16PAHs))为1 235.24μg·kg~(-1),高于陆生蔬菜土壤(1 006.22μg·kg~(-1)),且水生蔬菜土壤中5~6环PAHs和7种致癌性PAHs的含量(G_(c7PAHs))显著高于陆生蔬菜土壤。水生蔬菜6环PAHs及G_(c7PAHs)含量(除贺州市外)显著高于陆生蔬菜,2~3环PAHs含量显著低于陆生蔬菜。蔬菜产品器官低中环PAHs含量大于高环PAHs。水生蔬菜5~6环PAHs及G_(16PAHs)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性,陆生蔬菜5环及G_(c7PAHs)含量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性,但两者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人体摄食蔬菜终身致癌风险值(R_(ILC))表现为儿童成年人老人青少年,成年人和老人R_(ILC)值表现为男性女性;人群摄食不同蔬菜的R_(ILC)值表现为叶菜类果菜类水生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