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26篇 |
免费 | 1054篇 |
国内免费 | 8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8篇 |
废物处理 | 194篇 |
环保管理 | 818篇 |
综合类 | 5105篇 |
基础理论 | 764篇 |
污染及防治 | 680篇 |
评价与监测 | 534篇 |
社会与环境 | 80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307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499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405篇 |
2011年 | 419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358篇 |
2007年 | 456篇 |
2006年 | 285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212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191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15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9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相连接的模拟方法,对上海市拟建的交通隧道排气口附近街道建筑物区域的气流分布和废气排放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设计了6种方案,并按不同的废气排放形式,分别分析了街区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排风口造成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会很大,可达0.44 mg/m3,若换成排风塔,则为0.13 mg/m3; 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由排风口和排风塔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11 mg/m3,0.4 mg/m3.当风速增大,质量浓度会降低,最大值分别从0.44 mg/m3降为0.2 mg/m3,和从0.13 mg/m3降为0.1mg/m3.分析表明,建筑物附近的气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会起引导作用: 垂直方向上,导致污染物从高空被带入地面; 水平方向上,使得污染物在下风向堆积; 当风速增大时,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值降低.同时研究表明,对排风塔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结构,而对排风口的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其附近建筑物的背风侧的气流下洗效应和水平流场,因此建筑物背风侧有可能成为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962.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具有超压防护功能的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手术方舱室内气体污染物运动扩散的规律以及对人员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环境中氢氰酸(HCN)浓度为5mg/L时,前10s从常规进风口进入舱室的HCN在滤毒通风装置开启后,随气流运动逐渐向整个舱室扩散,经净化空气的混合稀释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舱体缝隙排出舱室,30min内舱室HCN浓度的总量下降了95.1%,说明超压防护很好地保证了舱室环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3.
制浆造纸工业的恶臭污染评价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制浆造纸工业所产生恶臭的源强计算方法,然后借用了澳大利亚臭气扩散模式对空气中的臭气质量浓度进行模拟,最后提出了臭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64.
液化天然气(LNG)瞬时泄漏扩散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其泄漏后发生闪蒸时的液滴夹带以及混合空气量,将闪蒸完的状态作为箱模型的初始状态,考虑空气的湿度影响建立了重气扩散过程的箱模型,并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得出了泄漏后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区域以及距离泄漏源的位置,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模拟结果显示了重气扩散过程中的重力沉降,空气夹带等一般特征,同时云团初始闪蒸时的液滴夹带对云团的扩散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忽略.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5.
966.
通过评价区域的能量、物质、信息中已知的可定量因素对区域污染的积累影响,提出污染积累的评价模型及解释,模型的意义在于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确定情况下,评价并使污染积累现状与区域生态环境目标的动态差距显化。 相似文献
967.
968.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河道水中有机物和氮的净化效率及沿程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摘要:以野外水平潜流芦苇砾石床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对微污染河道水的长期动态净化特性。2a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存在波动、稳定过程。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和脱氮性能与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相关,其中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对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大于对湿地去除有机物的影响。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场所随运行时间沿程推移,启动期主要在湿地前部完成,稳定运行期主要在湿地的前、中部完成。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6.10%~37.83%之间变化。湿地运行期间,沿程水样C/N值基本大于5,碳源供应较充足。潜流湿地启动期TN平均去除率为15.51%,稳定运行期TN平均去除率为8.61%,低于启动期,整个运行期间湿地TN去除率不足40%。潜流湿地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在中部达到动态平衡,TN去除效率最高。稳定运行期间潜流湿地的前、中部耗氧强度最大,后部下层有明显硝化反应发生。潜流湿地对有机物降解、硝化与反硝化反应、TN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试验还初步发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春夏季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对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可能有较大抑制作用,可能是影响脱氮效率提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69.
970.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实施过程中减排基数、核算体系、责任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现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与改革中的排污许可制相融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总量指标与环境质量改善挂钩,建立差异化的减排核算体系,并加强日常监管,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