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合理评价截流倍数的影响因素,探讨城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道截流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应综合考虑河道沿岸排放污染物总量、河道自净能力、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城市排水管道容量、当地气象条件等,最终通过计算比较后确定。  相似文献   
482.
试验采用强化脱氮的A/O工艺对具有我国南部城市河道水典型特征的深圳布吉河道水进行处理,通过添加外碳源(甲醇)提高TN去除效果,并向二沉池出水添加PAC(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以降低TP和SS。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A/O工艺处理河道水,二沉池的出水CO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TN达到二级标准,TP和SS不达标。通过向缺氧段添加甲醇调节C/N可有效降低出水TN,比较C/N分别为2、4、6时的水处理效果,当C/N=4时的二沉池出水TN即可达到一级标准,且C/N=4时的性价比最佳。二沉池出水如再经PAC化学沉淀后,TP、SS均可达到一级标准,TN和COD也较化学沉淀前有所下降。通过添加外碳源强化脱氮的A/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是一种高效、易于维护和管理的河道水异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83.
为定量揭示降雨对地表水中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于2020年6—8月对巢湖入湖河流南淝河的支流板桥河进行了人工加密监测.共监测了4场降雨,采集了409个河道水样并测定了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颗粒态磷(PP)、溶解性反应活性磷(DRP)等指标,分析了降雨事件中磷浓度和形态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降雨特征参数和土地利用方式对磷浓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降雨过程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均会显著上升,表明河道中磷的浓度变化与降雨过程密切相关.降雨结束12 h后,各形态磷的浓度会恢复到降雨前的水平.在空间上,河道流经城镇区后磷的浓度会显著高于流经农业区.此外,在无降雨时段和降雨频繁的时段,河道中各点位的磷主要以溶解态为主,只有在前期干燥天数较长的情况下,颗粒态磷的比例才会显著上升.监测结果表明,在汛期要结合降雨特征参数和城镇区、农村区不同的污染特征来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河道中溶解态磷的去除纳入到管控方案中,同时要重视河道两岸城镇区的面源污染削减.  相似文献   
484.
针对河道排污口人工排查成本高且难以做到实时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水流扩散波模型和遗传算法的河道排口反问题溯源方法,并通过突发污染排放的设计算例和河流污染排放实际调查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反问题模型能有效反演潜在的突发性大流量污染排放,包括排放位置、水量、排放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经过多次运算反演结果的中位值与真实解几乎完全一致。2)对于日常排污口排查而言,该方法可通过合理的水文监测断面布设,准确识别出河流中潜在的多个排污口空间位置和排放水量。3)对于突发排放和日常排污口排查,溯源精度均可达到200 m以内;对应监测站点的布设距离为2 km。因此,该反问题模型可为未来基于在线数据的河道水下排污口动态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85.
杭州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城区34条河道45个点位河道底泥进行采样,分析了pH及汞、砷、铅、铬、镉、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的底泥为中性偏碱性,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很大,部分河道底泥重金属中汞、铅、镉、铬、锌、镍等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少数河道镉、铬、锌污染严重;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相似文献   
486.
以往来说,城市河道主要用于供水、输水和排洪,功能相对简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十分看重河道的航运和泄洪的能力,但是这导致改造后的河道水质硬化,严重破坏了水文环境和生态平衡,阻碍了经济发展,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整治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城市河道整治水平的有关措施,以期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487.
河流在地区建设中不仅要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地区的重要的景观。基于河道要满足多样性发展的需要,针对河流建设中的不足特此提出对城镇中河道的整治。先前建设的河道较为注重对洪水,暴雨这些灾害的抵抗性,对河道周围环境和景观问题的协调性考虑不足。在十九大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探讨了河流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处,将水的生态性、景观性、持久性和传统的兴利除害性相协调,进而提出了生态发展河流的整治方法,进而实现河流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488.
文章以河道治理类工程为主要上的探讨主题,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对现有的环保问题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文章从河道治理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入手,从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河道治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河道是否可以畅通,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水利工程。其重点对大气保护、水环境保护和噪声防护三个方面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强烈的探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切实降低河道治理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居民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89.
真是一件叫人高兴的事!这个城市的两条最大的交通要道交叉处有了安全岛,车流有序地在属于它们的“河道”奔涌,安全岛成了行人片刻停留的驿站,一拨、一拨地,他们避开了车流,稍歇,义随着绿灯的闪现而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490.
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进行了初步调查.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共有28科、50属、53种,其中漂浮植物4种,占7.55%,沉水植物1种,占1.89%,挺水和湿生植物13种,占24.53%,陆生草本和藤本植物24种,占45.28%,乔木和灌木11种,占20.75%.在概括外秦淮河自然环境和分析原生植被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河岸带植被群落重建时应注重闸下段河岸带植被群落的重建,增加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观赏性植物的种植.另外,植被群落可按河道垂向的常水位以下区域、变化水位区域和洪水位以上区域来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