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67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06篇
综合类   82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231.
中国环境法及其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规范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已被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性规范、专项单行立法、地方性法规及国际公约等多层次的法律体系,中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并规定了若干环境管理措施,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立法和执法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32.
《环境保护法》在环保领域的法律框架体系中事实上居于基础性、综合性地位,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当按照基本法的定位,改好环保法。  相似文献   
233.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是当代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象征。2012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增加了有关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环境参与的内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对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公众参与的立法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34.
国际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主要调整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国际法律关系。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被誉为国际环境法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催生各国起草和实施本国有关环境问题的立法,也促使国际环境条约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235.
在美国看水     
贺震 《世界环境》2012,(3):80-81
在中国,各种媒体关于水污染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甚至是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然而,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情况又是怎样呢?笔者近期的美国之行也许能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236.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形式上的变化.2002年8月26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有192个政府、104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5000多个NGO组织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大约160多个中国NGO.一个国际大会能有这么多中国NGO参加,实属罕见,然而遗憾的是,没有组织能够实质性地参与意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37.
刘莹 《世界环境》2012,(5):52-54
根据《京都议定书》,欧盟十五国(即在2004年5月1日以前加入欧盟的15个国家)共同致力于在2008至2012年期间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基准年(主要是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2011年3月,欧盟又发布了《2050年迈向具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路线图》,提出欧盟温室  相似文献   
23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区域开发或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之前,对该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特别是运营或投产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定,同时规定防治措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39.
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探索并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但仍存在公众参与法律机制不健全、具体制度操作性差等诸多问题。通过对福建省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实践分析,正视公众参与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并基于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构成要素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切实保障公众全程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的权利。  相似文献   
240.
常纪文 《环境》2006,(5):8-8
现代工业存在高污染的风险,因此在我国早就实行了环境污染损害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即使造成污染损害的企业没有过错,只要不是法律所认可的不可抗力等免责现象存在,就应当对所有的损害承担全部的填补民事责任.对于生活和生产困难的,可以基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以去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为例,一些个人和单位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从而引发了关于法学界关于几个环境法律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