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海河流域14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海河流域是我国受人类活动扰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为了解多溴联苯醚(PBDEs)在该流域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通过采集14条主要河流的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分辨的GC-MS/MS技术对干燥后的沉积物中27种PBDEs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沉积物中PBDEs的平均含量范围为0.06~2.10 ng·g^-1;其中徒骇河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2.
于2019年3月和7月对连云港主要入海河流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基于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15条入海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良好以上的断面占总数的66.7%,调查共发现硅藻、绿藻、蓝藻、裸藻、黄藻及金藻共计106种着生藻类,其中春季60种,夏季80种;硅藻为全年优势种。着生藻类全年平均密度为42 266.7 个/cm2,各断面密度差异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46~392,平均值为2.93,其中夏季H’平均为3.07,高于春季的2.80,总体呈放置7 d样品多样性高于14 d样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3.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特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统计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和污废水入河量数据(2001—2012年)、降水量数据(1956—2012年),以及水资源利用、污废水排放、社会经济、人口等数据(1980—2012年),探究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特性及成因.结果表明,非常规水源补给的河流具有污径比高的特性:海河流域河流污径比高,平均污径比为35.7%,其中海河北系污径比最高,达到90.5%,滦河及冀东沿海污径比最低,为25.6%.降水量的持续减少、山前水库带对水资源的截留以及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一个主要原因:降水量持续减少,1956—1980年平均降水量为559 mm,至2012年平均降水量降低至502 mm;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73%的山区河流流量被水库截留;流域地表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高达63%,这些均导致平原河流径流量持续减少.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污废水排放量增加,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工业产值、城镇人口数量均与污废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复相关系数均超过50%.海河流域中部平原区河流以非常规水源补给将长期存在,考虑非常规水源水质水量的协同保障,对满足生态需水量、改善缺水河流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基于化学计量特征和不同形态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渤海湾西岸具有不同闸坝控制状态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两条入海河流(独流减河和捷地减河)水体中有机碳(OC)来源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流减河和捷地减河水体中溶解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D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0‰~-24.3‰和-28.4‰~-24.2‰,而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P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6.9‰~-22.0‰和-35.7‰~-20.6‰。自河流上游到近海处,除部分点源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水体外,两条河流的δ13CDOC值和δ13CPOC值均呈增大趋势,且夏季比初春季节偏正。计算结果显示两条河流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土壤有机质和城市污水,其相对比例分别为49%~59%、7%~11%、13%~16%和17%~27%。研究表明,河流内部的新陈代谢过程(初级生产和有机质降解)和人为活动(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闸...  相似文献   
115.
海河冬季溶解氧升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两年来海河三岔口断面的水质状况;介绍了地表水中溶解氧的一般变化规律,分析了海河三岔口段溶解氧一年中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冬季溶解氧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6.
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日降水统计降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价研究中,统计降尺度方法通常用来解决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在本文中,预报量采用海河流域上典型区域的11个气象站点1961~2000共40年的日降水资料,预报因子选自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Hadlay 中心GCM模型在a2情景和b2情景下的大气变量,主要采用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SDSM模型)进行海河流域日降水的降尺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使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SMLR),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优选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②使用统计降尺度方法SDSM,采用不同的GCM资料,都可以较准确模拟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③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降尺度结果优于Hadlay中心a2和b2情景下的,观测和模拟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可以达到93%和85%左右;④与现状年(1984~1993年)相比,未来(2011~2040年)的年降水总量大约会减少4%;降水峰值略滞后;降水时间更加集中;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加大;最大干天持续天数也变长。图3表5参32  相似文献   
117.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8.
海河干流底泥中六氯苯残留及其释放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调查海河干流底泥中六氯苯的污染程度及底泥悬浮后六氯苯的释放规律,利用Malven Mastersizer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海河干流5个断面底泥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底泥粒径<125μm的占总质量50%左右,而>500μm只占10%左右,得出海河底泥的粒径较细,为淤泥质底泥;海河干流5断面底泥总有机碳含量在0.64%~3.40%之间;底泥中残留六氯苯浓度范围为6.8~16.7μg/kg,平均值为长江南京段底泥中六氯苯含量的2.9倍,远低于淮河底泥中六氯苯含量.考察了温度、总有机碳含量、底泥粒径以及吸附时间对六氯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六氯苯的释放均有显著影响.快、慢2段一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六氯苯释放的实验数据,并得出了释放动力学参数:快速和慢速释放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Frap,Fslow分别为37.6%和62.4%;快速和慢速释放速率常数krap,kslow分别为0.066 9h-1和0.000 5h-1.  相似文献   
119.
海河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调查,分析海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大型底栖重托 要生物群落现实结构为主系,系统分析了海河水生生态系统状况,结果表明,水体污染已经对海河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20.
应用模糊数学评价和预测海河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评价1991-1996年的海河水质状况,并建立高锰酸盐指数的灰色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