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DDTs在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水间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杰  张玄 《环境科学》2009,30(8):2376-2380
于2007年8月~2008年3月对海河干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滴滴涕(DDTs)污染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体DDTs含量为6.88~78.82 ng/L(均值28.54 ng/L),表层沉积物中DDTs含量为5.82~45.5 ng/g(均值21.55 ng/g),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中DDTs主要成分分别为p,p-′DDT和p,p-′DDE.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计算了p,p-′DDT在海河干流沉积物/水间迁移和分布,模型结果用现场实测浓度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进一步表明,生物降解速率常数、污染物在悬浮颗粒物/水间分配系数以及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是影响p,p-′DDT在沉积物/水间迁移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We assesse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s and fractions within the disturbed and undisturbed sediments at four sampling sites within the mainstream of Haihe River. The river sediments contained mostly sand (> 60%). The fraction of clay was < 3%.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729 to 1922 mg/kg and from 692 to 1388 mg/kg, respectively.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sediments us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e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fine sand were higher than for that within silt. Sediment phosphorus fractions were between 2.99% and 3.37% Ex-P (exchangeable phosphorus), 7.89% and 13.71% Fe/Al-P (Fe, Al oxides bound phosphorus), 61.32% and 70.14% Ca-P (calcium-bound phosphorus), and 17.03% and 22.04% Org-P (organic phosphor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sediment could lead to the presence of 21.02 mg N/L and 3.10 mg P/L within the water column. A river restoration project should address the sediment nutrient stock.  相似文献   
83.
滏阳河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滏阳河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河流,断流现象和污染极其严重.本文在相关水文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首先将平原区河流被分割成4个相互独立的河段,然后根据水样的总氮、总磷、COD、氨氮和硝态氮等污染指标的测定结果,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染指标的空间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河段的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滏阳河水体污染极为严重,主要污染指标超过5类标准,氨氮的污染最为严重;水体可分为3类,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分别在有常规水补给的邯郸段、非常规水补给河段的上游和非常规水补给河段的下游;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差异较大,氨氮的差异最为明显;河流水环境污染物主要有3种来源,分别是耗氧型有机污染物、氮类污染物和磷类污染物,不同河段各种污染物来源的贡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4.
海河流域近500年大旱大涝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选择记录年代较长、系统性较好、分布均匀的十八个站作为海河流域的代表站,分别统计了近500年及每世纪、各年代大旱大涝的出现频数,探讨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还根据天文、气候背景制作了1995~2010年旱涝趋势预测。研究表明,1995~2010年海河流域大致处于太阳活动23周的黑子低值位相和第24周的高值位相之间,同时又处在太阳黑子世纪周期的下降段。从全国旱涝型指数和北京地区旱涝等级变化曲线看,目前海河流域正处于持续下降期,未来将进入湿润多雨阶段  相似文献   
85.
基于下垫面遥感资料的海河流域水文类型分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56—2005年的年降雨量和水面蒸发资料、DEM、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覆盖遥感图,提取了反映下垫面条件和气候特征的物理因子,并以此作为分区指标,以子流域为划分单元,依据下垫面条件和气候因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将海河流域内1 399个子流域划分7类水文类型分区(HTR),并分析了各水文类型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产汇流机制。其中HTR1、HTR2和HTR4位于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他水文类型分区位于山区和丘陵区。HTR1耕地面积比例最大;HTR2土壤透水性最差,易产生超渗地表径流;HTR3土壤透水性最好,易产生地下径流和壤中流;HTR4年蒸发量较大,年降雨量较小,气候最干旱;HTR5和HTR6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以草地和林地为主;HTR7年降雨量较大,年蒸发量较小,气候最湿润。分区成果明确地反映了流域的下垫面情况及气候条件,分区结果与流域的地形地貌非常吻合,也反映了流域水文特征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水文类型分区内典型流域的下垫面和气候情况以及水文特征,阐述了分区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为海河流域水文特征的研究及水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近50a海河流域降水丰枯遭遇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针对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迫切需求,基于39 个气象站点近50 a 长系列降水数据(1951—2008 年),利用Copula 连接函数,揭示海河流域内部南北山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降水丰枯遭遇情况,为缺水的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海河流域各区受到同一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同一水系在山区和平原区的降水同丰、同枯概率均在20%以上,其中同枯的概率更大(北部水系25%,南部水系31%);同一水系内山区丰水与平原区枯水的遭遇概率小于6%,降水丰、枯互补性较差;但不同水系之间的山区与平原区降水丰枯遭遇概率为9%。从全流域的角度,考虑南北水系之间调水,将有助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7.
流域、生态区和景观是评估大尺度区域生态质量的构架,阐述了三者合理结合的理论基础. 流域是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构架,但是流域研究的成果缺乏外推的依据. 生态区提供了合适的外推机制,与流域结合使用,可以解决小尺度成果的尺度上推和预测问题. 景观范围界定的主观随机性,使其可以与行政区、生态区和流域等空间范围结合,用于区域生态质量评估. 以海河流域为例,验证了流域、生态区、景观相结合的区域生态质量评估方法体系,包括3个步骤:流域生态区划分;建立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生态区内的典型行政区开展景观生态质量评估;将评估结果外推到所在生态区. 以流域生态过程为核心整体统筹各生态区,提出上游山区水土保持、平原节水并修复河流和地下水系统、下游湿地保护并增加入海流量的水生态系统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88.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2):47-47
由中国和意大利合作开展的包括武夷山在内的6个中国典型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估结果近日公布。作为世界自然化双遗产的武夷山目前面临物种濒危、生境缩减、景观破碎、水土流失等多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的威胁。“中国典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2002年启动。项目选取了海河流域、黄河三角洲地区、江汉平原区、三峡库区、武夷山区和辽宁省污灌区6个典型生态区,涉及流域水生态、海陆交互作用地带、湿地湖泊区域、三峡库区、  相似文献   
89.
基于指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指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旨在表达河流综合水质信息,做出合理的定量评价.其主要程序为: 首先使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然后以水质目标为基础,采用超标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各指标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加权和求得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水质评价.以2007-2008年海河4个监测断面的96组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变化.1-2月各断面水质最差,多为劣Ⅴ类标准;4月和9月的上游调水使水质得到改善;7-8月以及10-11月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质大幅下降.由于下游污染物的排放,二道闸断面水质劣于前3个断面.  相似文献   
90.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分析海河流域9个典型地表水水源地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除BkFL、BaP、InP、BghiP和DBA未检出外,其他11种PAHs均有检出。9个水源地春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238 ng/L~715 ng/L,夏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837 ng/L~278 ng/L, 表明PAHs季节性污染差异较为显著,夏季PAHs污染状况明显高于春季。PAHs的组成均以中低环芳烃(2~3环)为主,且Ant/(Phe+Ant)、Flu/(Pyr+Flu)和BaA/(BaA+Chr)比值显示9个水源地PAHs污染均来源于水源地上游煤炭、木材等燃烧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