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2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4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1篇 |
废物处理 | 106篇 |
环保管理 | 76篇 |
综合类 | 1049篇 |
基础理论 | 269篇 |
污染及防治 | 167篇 |
评价与监测 | 83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5种豆科植物对铜尾矿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了5种豆科植物在5种不同的改良方式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供试物种为:大豆(Glycine max)、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赤小豆(P.calcaratus)、绿豆(P.radiatus)、山绿豆(P.mininus).研究结果发现,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尾矿基质极端贫瘠,重金属铜含量过高的缘故;5种豆科植物在5种改良方式上均可以萌发,但在基质上尾矿所占的比例越高,种子的萌发越晚;间苗后,供试物种大豆、赤豆和赤小豆植株全部成活,另外2种因不适应尾矿,有死亡现象.在同一改良方式中,第50天时,大豆及赤小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其它3种高;第70天时,大豆及赤小豆的株高及生物量也高出另外3种供试物种.综合生长期内各方面生物学指标,5种豆科植物中,大豆和赤小豆比其它3种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性,TA75的改良方式比较合理,可用于尾矿的复垦.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化学法处理电镀行业产生的电解污泥,从中分离出有价值的镍、铜、铁金属,工艺简单、消耗材料少、产品价值高,既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993.
994.
王烨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12)
通过实验确定了一种可以检测溶液中铜离子含量的试纸的制备方法。实验利用显色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原理,并借助于滤纸毛细纤维的毛细管作用制作试纸,铜离子的浓度是由试纸上的色带变色的长度所决定的。方法是将滤纸条浸泡在显色剂和其他辅助溶液中,烘干后便制作完成。本实验分析了对显色剂用量的选择、显色时间、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试纸的影响。通过实验选定了显色剂浓度为10 g/L时制作试纸。实验表明,在温度为12~15℃、p H值为3.5~4.5的条件下,显色时间为25 min时,试纸颜色最深,色带上最好,而且铜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试纸上的显色长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995.
引入不确定度的概念及评定方法,以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铜为例,逐一分析了该方法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最终以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表示了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盐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除铜降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含Cu2 模拟废水和电镀废水为对象,研究了不溶性淀粉黄原酸盐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ISXA)去除Cu2 和降低浊度的能力.论述了该药剂去除Cu2 和降低浊度的优点和机理,探讨了去除Cu 2 的影响因素,如投药量、pH和反应时间.试验表明:(1)对于电镀废水,在5.5倍理论投药量、pH为5.0、反应10 min的条件下,Cu2 去除率为98.89%;当pH≥7时,含Cu2 残渣稳定;在2 mol/L的盐酸和硝酸溶液中浸泡6 h含Cu2 残渣,Cu2 回收率为93.08%;(2)对于含Cu2 模拟废水,在4.5倍理论投药量、pH为5.0、反应10 min的条件下,Cu2 去除率可达99.14%,除Cu2 和降浊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电絮凝-离子交换-生化法处理化学镀铜废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离子交换-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法处理印刷线路板化学镀铜废液。结果表明,电絮凝在pH为6.0,电流密度为50 mA/cm2、电解时间2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约为71.5%,Cu去除率为86%左右,可生化指数从0.11提高到0.30。采用大孔苯乙烯系螯合型阳离子树脂吸附回收铜,在pH为5时,树脂对铜去除率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1.28 g/kg。流速为6 BV/h 时,穿透时间为298 min,处理水量884 mL。选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6.4%。离子交换出水进行厌氧-好氧MBR法处理。电絮凝-离子交换法-厌氧-好氧MBR工艺能有效处理化学镀铜废液,生化出水COD浓度低于250 mg/L,铜浓度低于0.5 mg/L,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6-2001)》中COD和总铜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8.
为了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空气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模拟废水中Cu(II)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铜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外加电阻等单因子的影响,从Cu(II)去除率及电压输出等方面进行考核,确定最佳去除条件:SMFC的最大耐受浓度为12.5 mg·L-1,最适Cu(II)还原去除的初始pH值为6.0和低电阻500 Ω。SMFC出水Cu(Ⅱ)浓度低于0.5 mg·L-1,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总铜排放标准,拓展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系统在去除重金属离子废水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电镀废水中含络合铜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硫化钠破络法,由于原水水质波动,硫化钠投加量难以准确控制,从而导致Cu2+或S2-残留,对后续生物段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针对这2种离子对反硝化污泥的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通过小试实验,系统研究了Cu2+和S2-对反硝化污泥的毒性和抑制作用,并通过长期实验考察了反硝化污泥对这2种离子的耐受程度以及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u2+和S2-对反硝化污泥活性的EC50分别为3.15 mg·L-1和14.71 mg·L-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Cu2+比S2-具有更强的毒性。长期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污泥对S2-具有一定适应能力,最大承受浓度为20 mg·L-1,而Cu2+耐受能力较差,最大承受浓度仅为1 mg·L-1。同时,Cu2+的连续投加使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能变差,比阻增大,而S2-的存在对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表面处理行业废水中的铜氰络合物是废水处理的难点。电化学氧化是一种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对于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均能进行有效处理,其中,过氧化氢(H2O2)和过一硫酸盐(KHSO5,PMS)是绿色清洁的氧化剂。因此,在电氧化的基础上,探索了H2O2和PMS对电化学处理铜氰络合物的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氰根(CN−)和铜离子(Cu2+)的去除率随着H2O2和PMS的增加而升高;当电流密度为10 A·m−2、H2O2浓度为0.4 mol·L−1、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氰根去除率为96.12%,铜离子去除率为81.93%,其中阴极铜回收率为75.60%;当PMS浓度为0.2 mol·L−1、反应时间30 min时,氰根去除率接近100%,铜离子去除率为94.83%,其中阴极铜回收率93.5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投加合适的药剂可以提高电氧化对铜氰络合物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