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56篇 |
综合类 | 97篇 |
基础理论 | 17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渤海西部局地大雾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12年秦皇岛地区4个气象站大雾监测及Micaps 3.0常规资料,对比分析卢龙与沿海站大雾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对大雾持续时间、日数进行跨月、跨年统计,从中筛选出189个样本个例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对典型17个过程个例按能见度大小进行3级设定,对应其同步天气背景,分析大雾偏多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与常规方法不同,根据全国58个基准气象台站10年的日记温度湿度数据采用每天2点、8点、14点、20点的4次数据统计了各台站3种临界相对湿度(80%、70%、60%)时的年润湿时间,并对比分析了24次(每天整点)数据的统计结果.研究表明从这两种数据所统计的相应有效年润湿时间非常接近,而且随着临界相对湿度值的降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证实了采用4次数据统计年润湿时间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全国550多个基本气象台站所上报的4次温度湿度数据来研究全国润湿时间分布规律,为评估我国各地的大气腐蚀等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106.
土壤质地和湿度对SVE技术修复苯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蒸汽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土壤治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气带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研究选取有机污染物苯为对象,通过一维土柱通风模拟,分析了土壤质地(壤砂土、粉壤土和黏土)和湿度(0%、10%和20%)对SVE技术修复苯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粉壤土有机质和黏土的通透性影响,这两组实验的SVE修复效率(68.3%和43.4%)小于壤砂土实验组(98.5%);此外,20%和10%湿度条件下的壤砂土土柱模拟实验会出现拖尾现象,而且湿度越大,SVE的修复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APEC前后北京SO2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二次硫酸盐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SO_2是北京大气中重要的污染气体.为探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前后北京大气SO_2的垂直分布及其对二次硫酸盐(SO_4~(2-))生成的影响,我们于2014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在地面和北京325 m气象塔260 m高度处同步开展了气体SO_2和亚微米颗粒物中硫酸盐(SO_4~(2-))实时连续在线观测.结果显示,采暖前,北京地面SO_2浓度较低,但高层由于显著受到区域输送的影响浓度较高,两层污染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采暖后,即APEC后,受本地供暖排放影响,SO_2和SO_4~(2-)浓度显著增加,两层的总体差异也相应减小,变化趋势也更为一致.湿度对SO_2的液相转化起关键作用.我们发现近地面SO_2的转化率(SOR)显著高于260 m,这主要与地面较高的湿度相关.事实上,SOR随着湿度增加而迅速增大,进一步凸显了湿度对SO_2液相氧化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发现SO_2特别是260 m在低湿范围(RH40%)内随湿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在高湿范围(RH50%)内则呈下降趋势,说明不同湿度范围内的来源或者生成机制可能有所不同.SO_4~(2-)和PM_(2.5)浓度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湿度范围,增加速率不同.通过相关性和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区域输送(特别是途经北京西部和南部的气团)和本地燃煤排放分别是采暖前后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