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安全科学   430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1377篇
基础理论   386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基于利用烟气余热的污泥低温干化技术,通过模拟试验和结合工程实践,首次分析研究了污泥对烟气中颗粒物的去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试的四种污泥对烟气中PM2.5、PM10和TSP的去除率分别为18%~42%、32%~55%和39%~62%,污泥对烟气中PM2.5去除率的大小与污泥的细微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相关联,烟气中颗粒物的去除率随污泥堆积密度和污泥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污泥粒度的增加而减少,污泥粒径变小时,污泥中水分更容易蒸发成微小水滴,有利于烟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被吸附和凝结.  相似文献   
912.
为对房柱式采空区煤柱群安全稳定性进行客观评价,以概率分析为手段结合重整化群理论,深入研究了煤柱个体与相邻煤柱之间的荷载传递规律及煤柱群-顶板系统临界稳定性。得出结论:重整化群理论可适用于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分析,确定煤柱群临界概率范围为0.147≤p*≤0.333;煤柱失稳荷载传递过程中的损失程度可用荷载传递系数α衡量,临界破坏概率p*随着荷载传递系数α的增加而递减;针对不同工况,需通过试验或现场实测获得传递系数α,才能准确的确定煤柱临界概率p*。  相似文献   
913.
为研究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本文设置五个不同浓度组(0、1.0、5.0、10.0、20.0 mg·L-1)进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实验,在96 h内取样分析其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组(1.0和5.0 mg·L-1)叶绿素a、叶绿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48 h之前被显著诱导,最大值出现在24 h;较高浓度组(10.0和20.0 mg·L-1)三种色素含量在48 h之前被显著抑制,24 h达最低值;72 h之后各浓度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不同浓度TBBPA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一般被显著诱导,SOD活性和MDA含量在72 h和96 h时随TBBPA浓度升高而增加。虽然1.0 mg·L-1TBBPA对中肋骨条藻生长不具有可观测效应,但已影响到其生理生化指标。目前海水中TBBPA浓度较低,尚不会对中肋骨条藻产生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914.
洱海表层沉积物与鱼体中四溴双酚A的环境暴露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UPLC-MS-MS,对洱海表层沉积物和5种鱼类(白鲢、鲤鱼、鲫鱼、白条鱼和太湖短吻银鱼)样品中TBBPA(四溴双酚A)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洱海表层沉积物中w(TBBPA) (以干质量计,下同)为21.06~52.72ng/g,平均值为37.72ng/g,呈西部、南部和北部湖区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湖区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受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生产状态等影响. 白鲢、鲤鱼、鲫鱼、白条鱼和太湖短吻银鱼肌肉中w(TBBPA)平均值分别为13.53、8.20、8.86、7.55和10.87ng/g,w(TBBPA)与鱼的体长度特征无关,可能与鱼类的食性、所处营养级有关. 在鱼体的内脏器官中,肾脏中w(TBBPA)最高,平均值为7.64ng/g;其次为鳃和肝脏,分别为7.07和5.68ng/g;卵巢和精巢中没有检测到TBBPA的存在.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洱海表层沉积物中w(TBBPA)呈较低水平,鱼体中w(TBBPA)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15.
北京冬季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利用聚氨酯泡沫(PUF)大气被动采样技术采集了北京市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昌平、大兴、通州等区域的大气样品,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HRGC/HRMS)分析了其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同族体的污染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PBDEs总含量(Σ13PBDEs)为0.97~41.1pg/m3,平均值为7.85pg/m3.在区域分布规律方面呈现东南地区的采样点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工业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商业地区明显高于郊区和背景对照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16.
典型废旧塑料处置地土壤中多溴联苯醚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我国北方典型废旧塑料处置地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21种PBDEs(多溴联苯醚)的含量、同系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w(∑PBDEs)为1.25~3673.41ng/g,平均值为749.29ng/g,其中w(BDE209)占w(∑PBDEs)的92%以上. 整体上,处置作坊内土壤中w(∑PBDEs)明显高于作坊间道路土壤和处置地周边土壤. 塑料中添加的十溴联苯醚工业品是该区域土壤中PBDEs的主要来源. 该区域土壤PBDEs污染水平与我国电子废物集中处置场地相当,高出我国一般城市及工业城市土壤1~3个数量级,是我国另一类PBDEs高污染区,其环境风险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17.
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急性毒性、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受精后3 h的斑马鱼胚胎为染毒对象,用概率单位法计算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96 h-LC50;再参照96 h-LC50按一定比例级差设置0.25、0.5、1.0、2.0 mg·L-1 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0 mg·L-1)进行96 h半静水式毒性试验,检测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BDE-47对斑马鱼96 h的急性毒性LC50为3.77 mg·L-1(95%可信区间1.93~10.27 mg·L-1);2.0 mg·L-1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且CAT活性与BDE-47染毒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0.5 mg·L-1 BDE-47染毒96 h后,即观察到斑马鱼幼鱼出现明显细胞凋亡,主要集中于神经管和脑部。研究表明,BDE-47可以影响斑马鱼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BDE-47导致神经组织的氧化损伤可能在动物神经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8.
共培养条件下菖蒲和铜绿微囊藻之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生培养方法研究菖蒲(Acorus calamu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之间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初始密度为1.0×107ind mL-1的铜绿微囊藻与20 g L-1菖蒲共生培养时,菖蒲对铜绿微囊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化感抑制,但是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作用占优势,d 20抑制率仅为16%.而在培养过程中,菖蒲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d20叶绿素a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 12开始明显降低,d 20仅为对照组的46%;丙二醛(MDA)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d 20为对照组的172%;而生物量仅为对照组的62%.研究表明高密度铜绿微囊藻可以诱导菖蒲产生氧化胁迫,引起细胞结构严重损伤,从而强烈抑制菖蒲的生长.  相似文献   
919.
浅谈在应用目视化管理时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视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HSE管理的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看得见,借此推动员工自主管理或叫自主控制。主要目的是,  相似文献   
920.
通过研究发育期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质量比及单胺氧化酶活性,探讨环境暴露水平的六溴环十二烷对发育期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选择10μg/kg、50μg/kg、100μg/kg、300μg/kg的剂量对新生3 d大鼠进行暴露,饲养42 d后断头取脑组织,测定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质量比及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结果表明,在10~100μg/kg的暴露剂量范围,DA质量比随暴露剂量的升高而下降,NE质量比呈现上升趋势,5-HT质量比则极显著性升高(p<0.01);与此同时,MAO的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在100μg/kg剂量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300μg/kg的剂量作为较高暴露水平的参照,只对DA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DA、5-HT、NE的质量比及MAO活性的变化可能在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环境暴露水平的HBCD对发育期大鼠脑具有低剂量高效应的毒性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