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DOM对纳滤膜去除磺胺甲恶唑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几种不同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纳滤膜(NF)去除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的影响效果.试验所用DOM选定腐殖酸(HA)、单宁酸(TA)和海藻酸钠(SA).结果显示3种DOM对SMZ去除率和通量影响迥异,并与DOM的亲疏水性有密切的关系.为更好了解DOM对NF去除SMZ的影响机理,试验对臭氧化HA也进行了研究.臭氧化HA相对于臭氧前HA亲水性显著提高,对SMZ去除率的影响相应提高.结果表明在有多种DOM共同存在的天然原水中,SMZ的去除机理十分复杂,DOM的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目标物的去除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2.
范二平  王河锦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1951-1957
为了获取尽可能完整的样品信息,直接利用采集的大气PM10原样进行非晶质X射线衍射(XRD)的定量分析.按照实际PM10的构成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人为模拟大气结晶颗粒物样品,结合实验拟合得到的滤膜衍射图,推导出根据空白滤膜衍射强度计算不同样品载量时滤膜的衍射强度公式,从而消除了滤膜的基底效应的影响,并计算出实际大气样品中非晶质的衍射强度.采用无定形碳模拟大气中的非晶质,通过测定纯碳的衍射强度,得到纯碳比空白玻璃纤维滤膜的参比强度K为0.59,类比绝热法求出非晶质的质量百分比.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2010年冬季采集到的一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原样XRD分析,得出其非晶质含量分别为10.44%、13.83%、15.12%、15.88%和11.96%.  相似文献   
173.
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改扩建工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在大量工程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将砂滤池改造为浸没式微滤膜滤池等措施,成功地将全厂处理工艺统一为混凝沉淀、微滤、臭氧氧化和部分反渗透工艺,处理规模从5.0万m3/d增加到7.0万m3d,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出水水质。该工程是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工程措施可供现有再生水厂、自来水厂的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4.
藻类有机物对纳滤膜去除萘普生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种藻类(鱼腥藻/小环藻)有机物(AOM)对纳滤膜去除萘普生(NPX)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藻类AOM存在的情况下HL纳滤膜对NPX的去除率由63%增加至64.7%(小环藻)和72.7%(鱼腥藻);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膜污染,比通量由99.7%下降至89.6%(小环藻)和86.3%(鱼腥藻).研究发现,藻类AOM的中等分子量(1.5~5kDa)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主要由疏水性有机物构成,紧密地黏附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使膜表面的疏水性增强.滤饼层的疏水性造成膜通量衰减并提高NPX去除率.研究还表明,鱼腥藻AOM在中等分子的疏水性明显比小环藻的强,造成的膜污染更严重以及更高的NPX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5.
本文以对位芳香族聚酰胺(PPTA)超滤膜为基膜,无水哌嗪(PIP)与1,3,5-苯三甲酰氯(TMC)分别作为水相单体和油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得高通量耐热PPTA/PA复合纳滤膜.研究了反应条件对PPTA/PA复合纳滤膜高温纳滤性能影响,观察了复合纳滤膜表面形貌与致密层结构,考察了渗透通量、耐热性以及抗污染等性能.结果表明,当PIP浓度为15%wt,TMC浓度为2.5%wt,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8 min时,所得PPTA/PA复合纳滤膜对不同染料分子截留率可达95%以上,对二价盐截留率可达90%以上.在高温条件下,所得PPTA/PA复合纳滤膜表现出优良的染料脱盐性能,在刚果红染料与Na2SO4截留率保持在99%的同时,渗透通量可达50 L·m-2·h-1·MPa-1以上.  相似文献   
176.
关于水中悬浮物测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 3版 )》测定悬浮物有滤膜法、滤纸法和石棉坩埚法。GB 1 1 90 1 - 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中明确规定 ,测定悬浮物应使用孔径 0 45 μm、直径 60mm微孔滤膜。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滤纸法成本低 ,设备简单 ,故仍有不少单位使用 ,这不符合ISO 1 70 2 5中的相关规定。为使更多的单位尽快使用规范的方法 ,现将滤膜法与滤纸法作以下比较 :( 1 )滤膜易恒重。由于滤膜吸水性比滤纸差 ,因此在称量的过程中 ,滤膜的质量相对更为稳定 ,易恒重 ,可缩短测定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2 )滤膜测定误差小。对于干净的空滤膜 2…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硝酸雾采样方法比对实验研究,提出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硝酸雾包括硝酸气体、硝酸液滴及颗粒物中的硝酸盐。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硝酸雾的分析方法:使用经1 mol/L Na2CO3溶液浸渍的石英滤膜捕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硝酸雾,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采样体积为0.4 m3时,方法检出限为0.04 mg/m3;低、中、高浓度空白加标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均在9.2%以内,加标回收率为89.9%~117%。选取4种典型硝酸雾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实际样品采集与分析,硝酸雾质量浓度分别为1.62、1.86、1.63、19.8 mg/m3。对电子元件电镀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不同浓度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0%和104%。  相似文献   
178.
筛选国内外12个制造商的玻璃纤维、石英、特氟龙、聚丙烯、乙酸纤维、硝酸纤维和混合纤维等7类材质34种滤膜,测定滤膜中的铍、铬、锰、钴、镍、铜、锌、砷、钼、镉、锡、锑、铊和铅等14种元素含量,探讨不同材质滤膜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采用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项目限值和分析方法标准中质量控制要求,对铜、锌之外的12种元素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滤膜比其他材质滤膜中无机元素的质量分数高1~5个数量级,进口玻璃纤维滤膜中铬、镍、砷、镉等4种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多数国产玻璃纤维滤膜,国产A、H玻璃纤维滤膜中14种元素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仅混合纤维滤膜中镉、铅的测定值浓度低于最严标准限值的10%,玻璃纤维滤膜之外的其他材质滤膜均能满足监测其余10种元素的本底需求。  相似文献   
179.
着重考察纳滤装置对苦咸水中Cl-、Mg2+、Ca2+的去除作用以及影响纳滤膜工作的因素。结果表明:(1)0.60MPa为纳滤膜最佳的操作压力;(2)温度对产水通量和离子去除率有很大影响,宜控制在20℃;(3)纳滤膜运行周期为12h,影响纳滤膜产水通量的主要因素是苦咸水中的部分离子结垢;(4)纳滤膜对苦咸水中的Ca2+的去除率为90%,Mg2+的去除率为78%,Cl-的去除率为44%,可见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去除效果不同,对二价和高价离子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一价离子;(5)纳滤膜的酸洗效果远好于碱洗,同时酸洗可去除膜表面的无机盐离子且不会破坏纳滤膜的产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0.
以聚醚砜(PES)超滤膜为基膜,采用涂层法制备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研究其对草甘膦的浓缩和去除。考察了该膜在浓缩草甘膦模拟废水中的操作条件,如跨膜压力、进料浓度、进料pH和离子强度等对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跨膜压力的增加,草甘膦的截留率和水通量均增加,当跨膜压力由0.3 MPa增加到0.8 MPa时,水通量由34.0 L/(m2.h)增加至98.0 L/(m2·h),截留率高于98%;增加进料浓度和离子强度,截留率和通量均减小,当进料浓度由100 mg/L增至1 000 mg/L,水通量降低12.4%,截留率降低8.4%;而pH由3.0升至11.0时,截留率增加,但通量几乎不变。当把该膜材料用于浓缩含高浓度NaCl的草甘膦母液时,发现在0.5 MPa压力和pH=11.0下,复合纳滤膜对NaCl的截留率低于20%,对草甘膦的截留率可达90%。这说明该复合纳滤膜可以把草甘膦与NaCl有效分离开来,为草甘膦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