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介绍了钠滤膜技术和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2.
王智  夏建中  王小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5):1843-1850
选择DF10、DF30、DF90 3种纳滤膜对无机盐(NaCl和CaCl_2)、微量有机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富里酸溶液进行纳滤实验,考察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膜对不同种类溶质的截留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膜孔大小和带电量共同决定了纳滤膜对无机物的截留率,而微量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的截留率主要由膜孔径决定.膜活性层厚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膜的透水系数;膜的透水系数与NaCl截留率呈现负相关;膜的截留分子量越小,其对有机物的截留率越高;脱盐(NaCl)能力不一定正相关于有机物截留率,也不正相关于CaCl_2截留率.研究发现,DF30具有低无机物截留、高有机物截留的特性,这与其截留分子量适中、膜表面电荷密度低、活性层厚度小等物化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3.
采用TEA滤膜挂片测定空气中NO2相对浓度的无动力采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TEA挂片可以反映环境空气中NO2的浓度水平,精密度较好,无需仪器、设备投入,应用于山东省15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优化布点的网格实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4.
企业技改工程中有关石棉污染监测与个人防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我国企业需要自身改建、扩建的工程日益增多。在技改工程中特别需要重视解决石棉纤维对作业场所的空气污染与个人防护问题。下面.介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承担的某钢铁公司镀锌生产线技改工程中的石棉污染监测与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项目,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05.
大气环境中放射性气溶胶的测定是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选择表面收集特性和过滤效率较好的滤膜,将有利于提高样品的监测效率,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对工作中采用的孔径为0.45μm的国产微孔滤膜的过滤效率进行测量。介绍放射性气溶胶滤膜过滤效率的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206.
海藻酸及腐殖酸共存对PVDF超滤膜的污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有机物对PVDF超滤膜的污染行为,选用典型亲/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海藻酸(SA)及腐殖酸(HA),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自制的PVDF膜材料探针和污染物探针定量测定了PVDF-污染物及污染物-污染物间的作用力,并进行PVDF膜污染试验和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亲水性SA-PVDF及SA-SA之间的作用力皆大于疏水性HA-PVDF及HA-HA间的作用力,且SA污染膜的通量衰减速率与衰减幅度明显大于HA污染膜,说明了亲水性有机物是引起PVDF超滤膜污染的优势污染物.HA/SA混合污染物试验表明,膜污染行为与混合污染物中优势污染物的含量密切相关;与单种污染物的膜污染行为相比,混合污染物间不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促进膜污染.此外,污染物的去除率与相应微观作用力大小及膜污染速率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7.
The current work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harge and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filtration (NF) membrane embracing dissociated functional groups under different electrolyte solutions. The electro-kinetic method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membrane volume charge density (X) with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1 to 10 mol. m-3 and different electrolyte species, such as type 1-1, type 2-1 and type 3-1. The Donnan steric pore model-dielectric exclusion (DSPM- DE) model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F membrane for wide range of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from 25.7 to 598.9mol·m^-3).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hydro- philic functional groups and the specific adsorption contributed to charge formation on membrane surface. The former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ype 1-1 and type 2-1 electrolytes at dilute aqueous solutions (0.1-0.5 mol · m^3). However, for type 3-1 electrolyte, specific adsorp- tion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charge effect to a large extent. Moreo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lume charge density and feed concentra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Freundlich isotherm.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NF membrane could be evaluated well by DSPM-DE model coupling with electro-kinetic method in a whole concentration range.  相似文献   
208.
混凝-微滤膜组合净水工艺中膜过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莫罹  黄霞  吴金玲 《环境科学》2002,23(2):45-49
采用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考察了膜组件的抽吸时间,抽/停时间比和曝气量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采用膜通透性J/p作为膜过滤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各操作条件下,膜通透性J/p由于膜污染的发生均先快速降低,随后随时间缓慢下降.但J/p的初期下降速度和缓慢下降阶段的相对稳定值因操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抽吸时间对膜通透性影响较大,其次为抽/停时间比.在一定的条件下,抽吸时间缩短1/2,产水率可提高2倍;抽/停时间比缩短,产水率可提高50%.当抽吸时间和抽/停时间比分别为15min和3.8时,J/p值较高.曝气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通透性.本试验中,曝气量由2m3/h增加至4m3/h时,膜通透性可提高约15%,但当曝气量增加到6m3/h时,膜通透性并无显著改善.膜面污染物分析表明,在本研究使用的原水条件下,Si和Ca是主要的无机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209.
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了水体水色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其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采用0.22 μm聚碳酸酯滤膜过滤后的过滤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换算得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采用定量滤膜技术得到,并总结了文献中各种光程放大因子β的校正方法.综合分析了甲醇浸泡提取法、次氯酸钠漂白法和数值分离法区分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最后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10.
简要介绍膜分离技术,初步研究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整废水净化回用上的应用,比较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处理经竖流混凝后废水及经生化处理后废水的不同效果,发现膜分离技术对染整废水净化回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