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667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生物沥滤污泥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Hakanson指数法对沥滤前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菌)对Cu、Cd的脱毒作用优于氧化硫硫杆菌(A.thiooxidans菌)。沥滤后污泥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能下降91.0%以上,且A.ferrooxidans菌沥后污泥的潜在生物毒性最弱,其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84.75,是生物沥滤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工程应用的适合菌种。  相似文献   
942.
雄安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雄安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状况,系统采集和分析测试区内土壤样品600件,采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项重金属富集因子(EF)均值小于2,从高至低顺序为Hg>Cd>Cu>Pb>Ni>Z...  相似文献   
943.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很高,其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滥木厂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较强程度的污染,并具有较强程度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的污染元素为Tl、As和Cd,而Cr、Zn、Pb、Cu基本上处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水平。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在上游河段较下游河段严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的排序为:矿山影响区Tl>Cd>As>Pb>Cr>Cu>Zn;矿山未影响区Cd>Tl>Pb>Cr>As>Cu>Zn。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秦岭北麓潼关县矿区周边土壤污染进行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及样品中Zn、Cu、Pb、Cd、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为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污染风险评价。秦岭北麓潼关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其中Cd、Pb污染明显,土壤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重度危害程度。以农用地土壤污染筛选值为标准,计算得到Zn、Cu、Pb、Cd的累积超标率分别为10.53%、52.63%、94.74%、100%,Cr含量未超标。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顺序为:Cd>Pb>Cu>Zn>Cr,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强度由强至弱顺序为:Cd>Pb>Cu>Zn>Cr,其中,Cd污染占绝对主导地位。潼关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较强,对周边土壤环境构成威胁,矿区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45.
基于已有室内条形基础下倒梯形布筋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加筋土挡墙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基础偏移距离D对挡墙极限承载力、面板水平位移、筋材拉应力分布以及潜在破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的极限承载力随着基础偏移距离D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基础的极限承载力、0.1 b(b为基础宽度)沉降量对应的承载力以及基础最终沉降量,得出基础最佳偏移距离D=0.45 H(H为墙高);当D/H≤0.45时,挡墙面板的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顶部,当D/H>0.45 H时,挡墙面板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挡墙的中部距离墙趾约0.4 H的位置;随着D/H的增加,筋材的拉应力峰值逐渐向挡墙内部偏移,在筋长方向上均呈非线性分布;挡墙的潜在破裂面受基础偏移距离D影响显著,破裂面位置整体向荷载方向偏移,且可用指数型曲线表示。  相似文献   
946.
基于2022年1—12月青岛市沿海区域臭氧(O3)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O3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后向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对O3外来输送通道及潜在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沿海区域O3污染主要集中在4—10月份,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单谷趋势,峰值出现在15:00—16:00;气象因素中,地面短波辐射对O3浓度变化的相对贡献最大,偏南风易导致O3污染;受二氧化氮(NO2)滴定作用以及海陆风转换影响,沿海区域O3峰值与谷值均滞后青岛城区1 h左右;O3生成整体处于VOCs控制区,1-丁烯、正丁烷与异戊烷是O3污染期间导致O3浓度上升的关键组分;O3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区为长三角北部和黄海近岸海域,以及山东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47.
基于实地调查、文献查阅获取的佛手分布点位数据,利用MaxEnt软件分析影响佛手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构建川渝地区潜在种植分布预估模型,并结合CMIP6推出的未来3种气候情景数据,预估2050s(2041-2060年)和2090s(2081-2100年)川渝地区的适生区域,旨在为野生资源调查保护、生态修复及人工生产培育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年温度范围(Bio7)、年降水量(Bio12)、人类足迹(Hf)、海拔(El)和季节性降水变异系数(Bio15)是影响佛手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当前(2000-2020年)气候情景,佛手在渝地区的高适生区面积为9.45×104km2,主要分布在除四川盆地北部外的其他底部区域,地形以海拔低于500 m的平原、丘陵及平行岭谷区的低丘与平坝为主,另外川西南山地的河谷平原及低山亦有零散分布;中适生面积为9.93×104km2,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重庆东部及攀西高原,沿着高适生区的边缘向外扩展,地形以海拔500-1 000 m的低山区为主.(3)SSP1-2.6、SSP2-4.5和SSP...  相似文献   
948.
GIS支持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土壤侵蚀特点,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研究设计了小流域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建设,在GIS系统支持下可有效地实现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分级及其空间分析。首先,采用侵蚀预报的数学模型来估算土壤侵蚀星,用土壤详查资料编制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图,然后,由土壤年均侵蚀量,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得到土壤抗蚀年限图,按水利部标准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5级。最后,为表明某一地区或地类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大小,还提出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SEPDI)。以三峡库区的王家桥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青海某水库底泥进行取样检测,评价分析,研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铜、锌、镉、铅、铬、镍和锰7种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利用检测数据,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土壤背景值,分别采用单元素污染指...  相似文献   
950.
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土壤、植物、炉渣等样品中Cu、Pb、Cr、Zn、Cd、Hg、As、Sb、Mn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土中Cu、Zn、As3种重金属含量分别高出自然土壤背景值86%、250%,300%。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的污染状况为:Cd、As〉Hg〉Cu〉Pb〉Cr、Zn;Cd和As的毒性贡献较大,存在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