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9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390篇
安全科学   906篇
废物处理   154篇
环保管理   847篇
综合类   6060篇
基础理论   465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2501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30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371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降低总氮测定空白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GB11894-1989水质总氮测定方法,发现空白值有增高现象。通过研究证明,氧化时间的长短,蒸馏水纯度的高低。碱性过硫酸钾存储时间的长短以及实验室环境等都会对总氮空白测定值有影响。文中对以上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明确了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一次监测值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长江和淮河水系为例,通过计算各个评价项目的单月监测值分别与季均值和年均值的相对误差及其分布,以及水质类别相同的断面比例,认为对于旬报、月报短期水质评价,采用一次监测的数据评价水质是可靠的;对于季报和年报中、长期水质评价,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的可靠程度较差,应采用2次或2次以上的监测数据平均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3.
总结了甘肃省环境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做法,使全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4.
文章从城市生态监测的目的、主要技术、体系构造、指标体系等方面,叙述了小型城市生态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面掌握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5.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2004年12月上旬,对如东小洋口和大洋港滩涂进行了滩涂养殖区海水、滩涂沉积物、水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滩涂海水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要求,水质能保证鱼、虾、贝类的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66.
烟尘测试中测孔位置和测点的合理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作者长期在监测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及在烟尘采样中所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着重提出了诸多不规则烟道的烟尘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既有理论依据,可操作性也强。  相似文献   
67.
4类噪声标准适用区最佳监测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的实测数据为分析样本,分别采用误差理论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保证一定精确度前提下确定出反映4类标准适用区噪声水平的最佳监测时间。  相似文献   
68.
针对新疆物理监测工作(包括噪声监测、振动监测、辐射监测等)现状及环保监测系统物理监测的人员、仪器、能力等情况,分析了物理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更好的开展物理监测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PM10和TSP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PM10在TSP中所占比率(分担率)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变化范围,从而使过去采集的TSP数据与PM10数据有一定的可比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可比。  相似文献   
70.
阐述了噪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监测点位的科学设置、测量时间和监测仪器的合理安排、如何正确地把握评估标准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