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某四组元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方法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实验。结果分别得到了推进剂在不同温度下的DSC和TG曲线,以及同一温度下推进剂各单组分的DSC和TG曲线,并计算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论推进剂的热失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50~220℃的范围主要为RDX的热分解,220~375℃的范围主要为AP热分解,375~515℃的范围主要为部分AP高温分解和橡胶分解。同时推进剂在200~237℃和337~385℃各出现了一个放热峰,在240~248℃出一个吸热峰。推进剂的吸热峰为推进剂中AP晶型转变的吸热峰,推进剂中两个放热峰分别是由于RDX热分解和AP的高温分解产生的。同时计算得到推进剂样品的活化能,推进剂的表观活化能在1.6×10~5~2.1×10~5J/mol的范围之间,随着热分解的进行,活化能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42.
目前采用尿素作为还原剂进行SCR脱硝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利用热解尿素溶液制备SCR还原剂NH3即尿素热解制氨技术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厂倾向于采用尿素热解技术。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尿素溶液的热失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简易管式炉和小型尿素热解实验台上研究了尿素溶液高温热分解特性,不同工况(热解温度、尿素溶液浓度、载气流量、添加剂)下尿素溶液热解的氨气产率,从而为尿素溶液热解制氨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尿素热重分析发现尿素从室温升至600℃过程中,涉及众多中间反应;热解温度对尿素温度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热解效率增大,温度达到650℃时,效率最高;尿素溶液初始浓度对尿素热解效率影响不大,推荐采用50%的初始溶液浓度。  相似文献   
43.
生物质型煤固硫添加剂的固硫增强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管式炉中进行了生物质型煤的燃烧固硫试验,考察了Al2O3、Fe2O3和MnO2共3种添加剂对钙基固硫剂的固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只有Al2O3增强了型煤的固硫作用.通过TGA试验进一步证实,在还原性气氛下Al2O3可有效地抑制固硫产物CaSO4的高温分解.XPS和XRD分析表明,Al2O3通过与CaSO4和CaO作用,形成了热稳定性高的复盐CaSO4·3CaO·3Al2O3,并包裹在CaSO4晶体的表面,从而抑制了CaSO4的分解.  相似文献   
44.
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型密闭式压力容器试验(MCPVT)测定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产生的压力举动,根据压力(P)及其上升速度(dP/dt)考察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并与压力容器试验(PVT)进行比较,寻找MCPVT与PVT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除热分解前即产生蒸发的物质外,MCPVT的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与PVT的最小孔径(d)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指出,对分解前产生蒸发的物质,不适合用PVT进行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应采用MCPVT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5.
对废旧轮胎的热能利用和热分解技术进行了综述。热能利用介绍了作为锅炉燃料和水泥燃料使用;热分解介绍了制备液体燃料和炭黑。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硝酸异辛酯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危险特性,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按照危险货物分类测试程序,通过隔板、克南、时间压力、撞击、摩擦等试验对硝酸异辛酯的固有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不同温升速率、水及酸雨等条件对硝酸异辛酯的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异辛酯在相对封闭空间内遇热量、火焰、爆炸冲击及外部的机械刺激条件下表现出轻微的燃爆危险性,但不足以将其按照爆炸品进行管理;随着温升速率的增加,硝酸异辛酯热分解起始放热温度也逐渐增大,而水和酸雨均对硝酸异辛酯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与纯硝酸异辛酯相比,其反应起始放热温度分别降低了12.4℃和27.2℃,放热量分别增大了387.439J/g和568.076J/g,失控分解危险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7.
硝酸异丙酯对单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云爆剂中硝酸异丙酯渗漏对单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影响。方法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单基推进剂在混合硝酸异丙酯环境下的热分解情况进行研究,确定热分解特性参数,并通过速率常数法计算出动力学参数。结果得到了其绝热分解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发现在混合硝酸异丙酯后,样品起始热分解温度和表观活化能基本不变。结论硝酸异丙酯对单基推进剂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活化能没有明显影响,不会危害其热安定性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甲基紫试验中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以及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分解机理。方法 将这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与普通双基推进剂进行对比试验,采用TG-DSC-FTIR-MS联用技术,通过对分解温度、放热量、分解产物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明确3种推进剂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采用微热量热法,在与甲基紫试验相同温度下对3种推进剂进行等温热分解行为研究。结果 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热质量损失和热分解行为与普通双基推进剂的基本一致。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NG较其他2种推进剂更易挥发,相应分解反应初期NG分解释放的NO2较少,且在整个热分解反应历程中分2个阶段,含硝酸酯基团的NC/NG体系先分解,再引起硝铵炸药RDX的热分解。在等温条件下,3种推进剂在40 min对应的反应深度均不超过0.4%,5 h对应的反应深度均不超过3%。但在分解反应初期,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分解反应的速率更快。结论 对比不同推进剂甲基紫安定性试验结果,并不是甲基紫试纸完全变色时间越长的热安定越好,说明甲基紫安定性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分解反应深度作为量气和量热方法转换的纽带,有望采用微热量热作为甲基紫试验的替代技术实现安定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9.
通过在N_2气氛中的热处理,从Ce-MOF中衍生出一系列多级的微/纳米铈基复合材料.Ce-MOF在空气中完全分解形成二氧化铈,价态由三价转变为四价.而在N_2中较低温度(400℃或500℃)下煅烧会形成稳定的部分热解的Ce-MOF(N),具有较高的Ce(Ⅲ)含量.与完全分解的产物相比,虽然完全分解的产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但是部分分解的样品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是完全分解产物的2—4倍.这种差异证明铈基材料的不同价态对除磷性能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四价铈离子,三价铈在与磷酸盐结合中起主要作用.与Ce-MOF(A)相比,Ce-MOF(N)是一种高Ce(Ⅲ)含量的铈基纳米材料,其饱和吸附容量为187.2 mg·g~(-1),吸附速度快,pH适用范围极广,为pH 2—12,并且在竞争阴离子存在下也对磷酸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与此同时,相比于常用的金属盐吸附剂,Ce-MOF(N)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明显增强的磷酸盐吸附能力.这是因为表面Ce(Ⅲ)的部分水解带来了更多的羟基,增加了磷酸根离子交换的活性位点.此外,通过分析FTIR、XPS、XRD和Zeta电位,Ce(Ⅲ)样品对磷酸根的吸附机理主要为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表面沉积,而对于完全分解的铈基材料Ce-MOF(A)静电吸引是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0.
用玻璃纤维滤筒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借助硝酸和氢氟酸的作用,使滤筒和废气颗粒物在160℃下消解,再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消解液中总汞。用50%热硝酸溶液处理玻璃纤维滤筒,消除滤筒本底值不一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并优化消解过程,使该方法在0.05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采样体积为10 L时,方法检出限为4.5×10~(-5)mg/m~3,空白加标样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7.2%,加标回收率为87.0%~113%。将该方法用于测定某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中总汞,测定值在标准排放限值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