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516篇
基础理论   27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环保燃料———乙醇对于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使乙醇生产成为倍受瞩目的课题 .作为汽油的可能辅助试剂或替代产品 ,乙醇不仅较常规汽油污染小 ,而且源于可再生的资源 .在巴西 ,目前有 40 %的轿车使用1 0 0 %的乙醇为燃料 ,其余的轿车使用 2 2∶78的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燃料 .而美国有 1 2 %的汽车燃料使用的是 1 0∶90的汽油 酒精混合物 ,每年需要生产超过 1 5亿加仑的乙醇 .美国所有乙醇的生产采用发醇法 ,主要原料是玉米 .目前在美国已有 5 8个乙醇生产厂 ,另外 ,还有 47个工厂计划将于 2 0 0 5年建成投产 .此举将会降低美国对进口石油的…  相似文献   
952.
本文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经典的化学法测定钾含量,以短时间方法测定总β,经优选条件后,实现了减钾总β放射性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53.
施粉煤灰农田和作物的铝,硼含量变化及放射性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偏碱性,其铝含量虽然要比农田土壤本底高4 ̄5个百分点,但通常不易被植物吸收,故不会产生铝引起的危害;供试粉煤灰所含的钾和硼则给作物的增产带来了较多的益处。粉煤灰所含的放射性也不会对其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施灰田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器官的铀、钍含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定值。  相似文献   
954.
为评估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氮周转功能微生物的潜在风险,以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TM)及其亲本玉米DBN318(PM)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完熟期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进行试验,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分析土壤固氮微生物nif H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TM和PM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随生长时期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同一生长时期2种玉米nif H基因丰度间差异均不显著.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T-RFLP结果表明,所获得的14种TRFs中,43 bp和155 bp片段所代表的固氮细菌为共有优势种群,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同一生长时期各T-RFs的相对丰度在TM和PM间差异同样不显著.土壤固氮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Evenness指数随生长期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同一生长时期TM和PM的Shannon指数间及Evenness指数间均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TM和PM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土壤铵态氮和p H对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55.
选用玉米(Zea mays L.)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添加不同粒径猪炭对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效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10%接种量)及添加2.5%猪炭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猪炭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和pH值(p0.05);猪炭显著促进了菌根真菌侵染率,但对玉米根系生物量具有抑制作用.接种AM真菌的同时添加猪炭提高了细菌16S rDNA丰度,且接种AM真菌同时添加粒径0.25 mm猪炭显著促进了土壤PCBs降解率.AM真菌与猪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相对丰度,其中,Planctomycetes与土壤三氯联苯降解显著相关(r=0.049,p0.05),而Acidobacteria与五氯联苯降解显著相关(r=0.008,p0.01).AM真菌及猪炭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了植物生物量和土壤PCBs降解,对PCBs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956.
玉米秸秆生物炭固化细菌对镉砷吸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确保细菌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细菌进行固定化处理.本研究将细菌悬液(Delftia sp. B9, B9)、玉米秸秆生物炭(corn stalks biochar,CSB)以及玉米秸秆生物炭-细菌复合体(corn stalks biochar-bacteria complex,B-CSB)作为3种吸附材料,探究3种材料对镉和砷的吸附特性及pH对3种材料去除水中镉砷离子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3种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同时探究添加B9、 CSB和B-CSB对土壤中镉和砷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材料对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9.43、 82.68和75.38 mg·g~(-1);对As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4.67、 42.92和34.03 mg·g~(-1).添加B-CSB可使土壤中的弱酸可溶态Cd显著下降,残渣态Cd显著增加;铁型砷含量显著减少,残渣态砷含量增加.B-CSB是一种更有效地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的材料.  相似文献   
957.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的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农业大学连续29a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以13C标记的玉米植株为试验试材,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和磷脂脂肪酸-稳定同位素示踪联用(PLFA-SIP)技术,研究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对残体碳的同化状况,及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这一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植物残体添加显著增加了全土及各粒级团聚体中各微生物群落PLFAs含量,其中以真菌PLFAs含量增幅最高,细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增幅最高;但不同残体类型并未对全土中各群落PLFAs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茎叶碳与根茬碳的矿化率无显著差异;根茬碳对总PLFAs碳库的贡献是茎叶碳的3.9倍,说明根茬碳更有利于通过微生物合成的方式贡献于土壤有机碳库.残体碳占不同微生物群落PLFAs碳库的比例以真菌最高,表明真菌对植物残体碳具有最强的同化能力;而残体碳对PLFAs的贡献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之间却差异不大.残体碳含量、PLFAs含量和残体碳占微生物PLFAs碳库的比例均在较小粒级的团聚体中(0.25~1mm和<0.25mm)更高,而细菌/真菌比在较大粒级团聚体(>2mm和1~2mm)中更高,说明较小粒级团聚体已经成为微生物对残体进行同化固定的主要位点.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与残体类型、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8.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水稻秸秆生物质碳(RSB)、玉米秸秆生物质碳(MSB)和鸡粪生物炭(CMB)来减少微囊藻毒素-LR(MC-LR)在生菜中的富集.结果表明,RSB、MSB和CMB在添加量为2%时,生菜叶片中MC-LR含量较空白分别降低了58.0%、49.5%和70.4%,使得每日估计摄入量降低到WHO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限值以下.CMB显著降低了土壤中MC-LR的总含量,而其他处理则无显著影响.3种生物质碳均显著降低了有效态MC-LR含量,且生菜根系和叶片中MC-LR的含量与土壤MC-LR有效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所有添加生物质碳处理均对生菜生长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59.
960.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早春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曝晒试验和填埋试验对5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J2、J3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其他全生物降解地膜好,白膜保温效果比黑膜好。曝晒和栽培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特性表现一致。除J5地膜降解过快外,其余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均在70 d以上,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土壤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J2能快速降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无明显影响。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均高于露地;降解地膜J3的玉米产量最高。权重分析结果表明,J3农田适应性最好,其次为J2,最差为J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