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安全科学   2092篇
废物处理   284篇
环保管理   4363篇
综合类   11187篇
基础理论   371篇
污染及防治   420篇
评价与监测   331篇
社会与环境   270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1096篇
  2013年   1049篇
  2012年   1342篇
  2011年   1287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1053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1144篇
  2003年   1559篇
  2002年   791篇
  2001年   660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8 毫秒
331.
邱秋 《城市环境》2002,16(5):18-20
随着包装业的迅猛发展,包装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章全面分析了包装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当前严重的包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包装物在产业,流通,废弃及回收利用中的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32.
本分析了公路建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只有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33.
334.
“沙尘暴发生固然有复杂的气象因素,但在更广泛意义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测试中心等多位专家学者顶着京城五六级大风从四面八方赶到一起,共同为刚刚发生的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把脉开方”时,有如此一番共识。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有沙尘源和风力、高空强对流等要素,后两者属于气象因素,非人类所能控制。因此,沙尘暴源发地遭受的生态破坏,尤其让与会专家忧心忡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高吉喜认为,沙尘暴源发地生态破坏是自…  相似文献   
335.
许碧端 《福建环境》2001,18(3):9-11
回顾了“九五”以来福建省水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五”期间加强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有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36.
337.
338.
绿色制造在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机电产品从制造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实行绿色制造的必要性。对绿色制造的产生、涵义、实施绿色制造的意义及其实施办法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了机电产品的设计、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包装、使用和维修、报废回收等全周期各环节中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因素,提出了减少污染、实施绿色制造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39.
“未来二十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环境保护大有可为!”新当选为十六大中央委员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先生豪情满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有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明确要求外,还专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在未来二十年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40.
王立 《环境保护》2003,(3):27-31
江泽民同志关于环境保护的言论涉及到了环境问题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形成了江泽民环境保护思想。这一思想完善了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思想,发展了中华民族特色的人与自然协调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西部开发的环境保护思想,倡导了和平与发展高度和谐的国际环境保护思想,全面阐述了以“三个代表”为精髓的环境保护思想,既指明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又明确了中国未来环境法制建设的前进方向。这正是当代中国考虑未来中国环境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