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278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1073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简迷了皮肤防护器材--化学防护服(衣)化学防护性能试验与评价用标准物质的重要性,系统地概述了外军化学防护服(衣)化学防护性能试验与评价用标准物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化学防护服(衣)防护性能试验与评价用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2.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63.
恶臭物质的嗅觉阈值与致臭机理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嗅阈值是表征气味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对认识异味污染的形成机理、恶臭评估及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围绕嗅阈值的测定方法、嗅阈值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复合臭气评估模型,论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在指出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提出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4.
氧化性物质作为饮用水中一种特殊污染物已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危害,如何有效地去除这些物质迫在眉睫。对水中氧化性物质的产生、危害及其处理技术进行总结,详述了物化处理和氢自养生物还原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黄琨 《安全》2014,35(10):47-48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中,为了寻求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的过程中形成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总和,也是“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的有机融合。安全文化在地勘单位文化中是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保障地勘单位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促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快地勘单位快速和谐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6.
晨鸣 《安全与健康》2005,(3S):29-29
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却忘了节约能源。中国单位GDP耗能之高,数倍于发达国家中国各项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不仅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煤在开采、运输、转化过程中效率低,浪费大,一吨资源只顶半吨用,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城市里的顽症……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其中水泥的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50%。  相似文献   
67.
正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智力劳动通常需要耗费比体力劳动更多的时间、物质成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楼宇对讲行业专利保护现状楼宇对讲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当时主要从国外引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对于安防  相似文献   
68.
2013年12月6日,南京大学—ISC环境、健康和安全中心举办了企业EHS管理与技术系列专题——上锁挂牌研讨会,来自不同机构、企业的专家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本刊对部分研讨内容汇编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9.
对区域或城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输入分析。可以判断可持续发展所处的状态。进而为区域或城市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指导原则,分析了1990—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总需求和资源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巨大的物质总需求和直接物质消耗给上海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②1996年上海市的资源生产率是全国的1.22倍.但2000年日本的资源生产率是上海市的36倍;③影响上海市的物质总需求或者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和制度能力。在上述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在2020年之前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于输入端的减物质化和加强循环绍济的技术支撑研究与开发以及制度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0.
钢存量是未来二次资源的潜在来源。利用二次资源进行钢铁生产能够降低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依赖,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掌握钢在中国工业化演进过程中的沉淀运动规律,能够为资源战略、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钢铁工业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本文从存量和流量动态性的视角出发,利用国际上新兴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工业化演进过程中中国国家层面1949-2012年钢人为沉淀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的沉淀运动情况与中国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所处阶段高度相关。建国后中国钢总存量和人均存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缓慢增长,然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中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并于"十一五"时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在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中国钢总存量和人均存量进一步增长,钢持续蓄积于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其中,建筑中蓄积的钢存量最多,其次为机械设备,再次为交通运输设备。2006年,中国人均钢存量达到了2t/人,此数值被认为是社会建设进入强劲发展阶段的临界值,而此时正值中国"十一五"时期的开端。2011年和2012年中国人均钢存量分别约为3.69t/人和4.05t/人,尚未出现人均存量饱和的趋势,钢存量会进一步增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我国应该进行钢产品消费结构的指导,加大循环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加钢二次生产能力的投资,以及进一步开展钢人为沉淀运动的预测研究,以充分掌握钢的未来消费、蓄积以及退役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