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以滤筒除尘器的脉冲喷吹清灰为研究对象,考察脉冲清灰过程中尘饼剥离对喷吹性能的影响,运用CFD软件构建脉冲喷吹的数值模型,对清灰气流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喷吹在滤筒中下部区域形成的压力显著高于顶部区域;与尘饼固定情形相比,尘饼剥离情形下脉冲喷吹强度更小、喷吹均匀性更差、穿过滤筒的气流更大;随着初始总过滤阻力ΔPt(<1000 Pa时)的增加,喷吹强度和喷吹均匀性提高,穿过滤筒的气流量降低,ΔPt>1000 Pa时则达到稳定。所得结论可为脉冲喷吹清灰除尘器的研究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一种新型的玻璃纤维编织管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高黏度、高氨氮和高COD的沼渣废液的处理。该玻璃纤维编织管经过了固化和覆膜的组合改性,膜组件采用平板化的栅式构型。研究表明:组合改性方式分别为1∶4+1∶50和1∶2+1∶50时的膜组件的稳定通量分别为5.45 L/(m2.h)和6.50 L/(m2.h);同时膜组件的清洗效果良好,再次运行仍能够稳定,通量为5.35 L/(m2.h)。而且出水比较澄清,没有臭味,养分也得到了有效保留。此外,改性后的玻纤编织管估算价格约为93.2元/m2,低于传统有机膜。  相似文献   
53.
在自行设计制备的真空热解炉中进行了废印制线路板的热解实验,得到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物。着重研究了热解固体渣中金属铜和非金属玻璃纤维的物理分选、热解固体渣分析及有氧煅烧对玻璃纤维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分选效率很高,金属铜的回收率和纯度接近100%;热解固体渣含30.35%的铜、56.21%的玻璃纤维和13.45%的炭黑;有氧煅烧去除炭黑可得到高纯度的玻璃纤维。  相似文献   
54.
烟尘监测时采样滤筒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合格滤筒的筛选方法和采样滤筒在实验室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了影响滤筒称量恒重的原因,指出空气湿度、冷却时间和烘干时间对滤筒称量恒重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5.
采用湿式流量计累积计量,以高温玻璃纤维滤筒采样。重量法、HPLC法——荧光紫外串联,检测了改型沥青炉中有害物——有机物总量、多环芳烃总量(PAH)、苯并(a)芘(Bap)的浓度及净化效率。其平均净化效率为98.7%~99.8%.  相似文献   
56.
57.
张萍萍 《福建环境》1997,14(2):34-34
就烟尘测试中滤筒称重存在的两个问题加以探讨,实验表明与冷却时间有关,干燥时间与对称重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滤筒采集油烟的装置 ,用该装置对植物油烟进行了采样和监测 ,该方法适用于油脂工业色拉油和餐饮业植物油烟雾的监测。  相似文献   
59.
滤筒式除尘器工作原理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改进滤筒、增加导流装置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提高滤筒式除尘器的性能 ,使之应用于轻烧石灰除尘系统。实践表明 ,设备运行稳定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0.
童伟  向峰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98-199
从滤筒的检查到筛选、滤筒称量处理以及对相关实验室的要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烟尘采样的滤筒进行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小烟尘采样中由滤筒所导致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