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40篇 |
免费 | 822篇 |
国内免费 | 38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0篇 |
废物处理 | 395篇 |
环保管理 | 1109篇 |
综合类 | 8912篇 |
基础理论 | 1677篇 |
污染及防治 | 2095篇 |
评价与监测 | 350篇 |
社会与环境 | 123篇 |
灾害及防治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364篇 |
2022年 | 464篇 |
2021年 | 566篇 |
2020年 | 438篇 |
2019年 | 443篇 |
2018年 | 294篇 |
2017年 | 364篇 |
2016年 | 453篇 |
2015年 | 547篇 |
2014年 | 825篇 |
2013年 | 599篇 |
2012年 | 714篇 |
2011年 | 787篇 |
2010年 | 703篇 |
2009年 | 732篇 |
2008年 | 730篇 |
2007年 | 769篇 |
2006年 | 735篇 |
2005年 | 645篇 |
2004年 | 634篇 |
2003年 | 608篇 |
2002年 | 450篇 |
2001年 | 369篇 |
2000年 | 317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254篇 |
1997年 | 180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92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912.
灭幼脲类农药对非靶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灭幼脲类农药施用后对非靶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其在生物体内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了施药区中,蜜蜂、家蚕、鸟类等陆生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节肢类等水生生物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灭幼脲类农药对家禽、家畜的影响和在它们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指出,灭幼脲类农药的使用对陆生生物蜜蜂和鸟类,以及家禽、家畜等不产生明显的毒害和污染,对水生生物鱼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家蚕、以及水生甲壳类动物和节肢类动物(尤其是其幼体)的毒害较大。 相似文献
913.
采用高效菌提高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抗2,4-DCP负荷冲击能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普通活性污泥反应器(CAS)受到2,4-二氯酚(2,4-DCP)间歇性负荷冲击时,投加高效菌的生物强化系统和对照系统对污染物的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并考察了长期运行过程中强化系统对目标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5%和15% 2,4-DCP复合高效菌的强化CAS系统,其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抗负荷冲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当系统受到间歇性2,4-DCP负荷冲击[110.37~171.60 mg/(L·d)]时,对于单次投菌后前30日内发生的间歇性负荷冲击,强化系统有效保持了对目标污染物的强化效果;在无2,4-DCP存在的情况下连续运行70d,当系统再次受到2,4-DCP负荷冲击时,强化系统的强化效果与前几次相比已明显下降,不能够快速有效去除污染物并维持系统稳定,因此有必要再次投加高效菌. 相似文献
914.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上向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滤池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对比条件为温度、接种污泥、联氨和羟胺。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接种200mL具有活性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后,在避光、加热38℃、不控制联氨和羟氨的条件下,45d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滤池反应器;反应过程NH4^+N:NO2^-·N:NO3-N的化学计量摩尔比为1:1.17:0.30,其总氮去除率达到87.38%,总氮容积去除负荷可达到1.41kg/(m^3·d)。 相似文献
915.
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大面积污染区域的一种有价值的修复方法。对国内外最新的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技术进行调研,总结了该技术对治理近岸海域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施加营养盐技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尚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916.
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对人体进行直接监测的生物监测技术和对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间接监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暴露剂量计算的间接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生理介质(如血液、尿液)中的污染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确定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情况,监测结果反映了风险因子通过所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总暴露剂量。为了利用生物监测结果评价人体暴露安全性,近几年建立了生物监测等效值的概念,推导确定化学物质的生物监测等效值发展迅速。环境监测和数学模型间接方法通过对不同暴露媒介中风险因子的浓度监测和特定暴露途径的量化研究,同时利用精确的暴露计算模型(如空气分散模型、地下水扩散模型)计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发展使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暴露参数更加精确,降低了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还介绍了利用数学模拟和剂量重建等方法插补历史空白暴露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7.
919.
92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计算机依赖性的增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使用者身份的准确辨识和确定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特征以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成为身份识别技术领域的重要信息技术手段之一。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以及大型公众项目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司法鉴证等大型系统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