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Ca^2+ PH和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的综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是一种耐高盐的小型甲壳动物,既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实验动物,又可做为优良的饵料生物广泛地应用于鱼、虾育苗中。因此,研究各种因子对卤虫卵孵化的影响在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均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一些文章报道盐度等因子对卤虫卵孵化的影响。但卤虫生长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有必要研究各种因子对卤虫卵孵化的综合影响。为此,我们先选用Ca2+、pH和盐度三个因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Ca2+、pH和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海水冲厕工程的实施 ,试验研究了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以无盐稳定运行系统作为参照系统 ,分别研究了 2 0g L和 35g L盐度驯化系统内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态、污泥沉降特点以及污泥微生物生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絮凝体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 ,无机盐改变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 ,改变了絮凝体的结构 ,加强了污泥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113.
高盐度采油废水优势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取自不同地方的污泥筛选研究试验,筛出了四株降解石油能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A11去油率达到83.5%,A1去油率为77.5%,A13的去油率为57.8%,A60的去油率为53.4%。同时通过粗筛、复筛、驯化和第二次复筛,筛出四株降解COD的优势菌株,其中A45的COD降解率为40.8%,TA2的COD降解率为35.1%,A41的COD降解率为32.8%,XA3的COD降解率为30.6%。其最佳COD降解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114.
乐清湾盐度环境梯度下浮游植物生态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4年5月乐清湾海域的调查数据,通过研究乐清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高斯模型分析研究了在盐度环境梯度下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生态阈值。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适盐度值是26.12,盐度的生态阈值区间为[24.36,27.88],最适生态阈值为[25.24,27.00],实测数据中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出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盐度为26.48,该盐度在所得最适生态阈值范围内。此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监测与预警提供基准值及预警阈值,可用于乐清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5.
盐度对河口湿地甲烷气体的产生与排放影响重大。为揭示海水入侵对河口湿地CH4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在2016年4~10月期间对崇明东滩芦苇群落CH4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H4排放总体表现出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排放通量在0.19~7.68 mg/(m2·h)间波动,4~10月这半年内平均排放通量为3.41 mg/(m2·h)。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盐度抑制CH4的产生与排放,较低的盐度不足以对CH4产生抑制作用,甚至会促进CH4的产生;在高盐环境下,CH4排放通量与盐度呈现出显著的对数负相关关系。在芦苇群落生长旺盛的初期(4~6月),CH4排放通量与温度、光照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芦苇生长后期(7~10月)则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6.
辽东湾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5年7~9月份辽东湾浮游植物的调查数据为主,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对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分布特征、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个体数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区,而其生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却明显低于西部和东南部海区,说明该海区水体、生态环境、生物群落不如西部和东南部海区稳定、成熟.浮游植物多样性主要受水温、盐度、COD、生物量、物种数等环境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7.
潮间带土壤盐度与电导率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5:1的水土质量比浸提潮间带土壤,质量法测定的土壤盐度(质量分数),与电导法测定的稀释了5倍的土壤浸提液(5:1水土质量比)的电导率值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质量法实测的土壤盐度与电导率计算的土壤盐度之间的相对误差多在5%以下。因此,用电导法测定潮间带土壤盐度不失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尤其是样品数较多时更可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18.
河口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是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对于维持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南北不同气候带的河口湿地因具有独特的温盐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底栖动物群落。根据已有研究分析发现,中国河口湿地底栖动物存在明显的潮汐分带规律和南北温度分区差异。潮上带:盐度<6‰的华北暖温带河口以昆虫纲占优势,伴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盐度<2‰的亚热带季风区河口以甲壳纲占优势,出现水生昆虫幼虫;盐度为0‰~5‰的亚热带-热带河口以多毛纲为主,伴生甲壳纲和软体动物。潮间、潮下带:华北暖温带河口由节肢动物的昆虫纲过渡到甲壳纲,高潮带以甲壳纲占优势,伴有多毛纲和少量软体动物;潮间带中低潮滩5‰~25‰盐度范围内以软体动物为主,仅伴生种存在差异。亚热带季风区河口盐度2‰~5‰的中低潮滩以甲壳纲和软体动物占优势,在潮下带盐渍藻类区主要分布软体动物和部分甲壳纲。亚热带-热带河口盐度7.5‰~21‰的秋茄群落和盐度11‰~15‰的桐花树群落中均以甲壳纲和多毛纲为主,伴生腹足纲、寡毛纲和棘皮动物;盐度8.8‰~17.5‰的白骨壤群落中以腹足纲占优势,伴生甲壳纲、多毛纲和棘皮动物。目前针对中国河口海岸最北端鸭绿江口的调查研究较少,且对河口潮下带的研究多集中于长江口范围,其余河口潮下带则多并入海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缺乏针对潮下带的专门分析,因此需加强中温带鸭绿江口不同潮带底栖动物的调查,并增加各海岸河口潮下带的底栖动物针对性调查,以期明确河口冲淡水对底栖动物类群及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升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UASB)中污泥的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LB-EPS和TB-EPS与污泥沉降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水盐度由0逐渐增加至8%,厌氧污泥LB-EPS和TB-EPS含量分别由4.94和12.25 mg·g~(-1)(以VSS计)增加至41.47和43.04 mg·g~(-1)(以VSS计);LB-EPS和TB-EPS中蛋白(PN)和多糖(PS)含量的比值分别由3.2和3.8降低至1.8和2.3;污泥容积指数(SVI)与LB-EPS、TB-EPS均正相关;3D-EEM光谱显示,色氨酸蛋白和芳环蛋白荧光峰存在于不同盐度下LB-EPS和TB-EPS中,类胡敏酸荧光峰仅存在于盐度高于4%的TB-EPS中;FTIR分析表明,进水盐度的增加导致LB-EPS和TB-EPS中PS的C—O组分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0.
深圳江碧工业区地下水污染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实地踏勘和钻探采样的方法调查了深圳江碧工业区地下水质状况,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着重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并提出了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对策.结果表明:工业区内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其污染不是来自工业区内污染物下渗,而是源于其附近已污染的茅洲河与洋涌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