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4篇 |
免费 | 324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94篇 |
废物处理 | 20篇 |
环保管理 | 299篇 |
综合类 | 1316篇 |
基础理论 | 195篇 |
污染及防治 | 9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4篇 |
社会与环境 | 215篇 |
灾害及防治 | 2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1.
应用内压弯管新方法弯制弯曲半径R=36mm,规格为φ24×1.5薄壁铜管,检测结果证明这一方法能有效的控制椭圆度,且壁厚减薄量仅为壁厚的12%。 相似文献
312.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结合实验方法,确定和计算测定过程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砷的测量不确定度,定量说明测定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13.
314.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是多指标水质评价法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模糊评价等方法中权重值确定所具有的主观性,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综合评价法及富营养化指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体营养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的污染物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丹江口库区水体营养度全年时段内均处于中营养化水平,但是,不同采样点、不同季节时的水体富营养化指数的差异还是较大的。总体来看,丹江口库区中,小太平洋水质最好,陶岔水质次之,大石桥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315.
对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污泥中总砷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及合量进行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样称量、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拟合、污泥含水率、各种玻璃量器的使用及测量重复性。其中样品预处理、样品消解液中总砷的质量浓度及污泥含水率所产生的不确定度较大。这对进一步优化试验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6.
文章依据GB/T 18655-2010对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对被试品在0.15MHz~2.5GHz频率范围内的场强值(d BμV/m)进行测试,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317.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市宝安区为例,从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指标体系,对辖区内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进行调查评估。 相似文献
318.
人类聚居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面临严重威胁。科学评估湖泊系统健康成为湖泊科学与生态学交叉学科研究热点。以乌伦古湖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架构,从生态完整性角度和社会服务功能角度,构建3级体系21项指标的乌伦古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建立距离协调发展度湖泊健康评价模型,提出基于"协调性最佳状态"的健康评价分级标准。对2017年乌伦古湖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乌伦古湖处于"不健康"和"弱度不协调"状态,生态完整性与社会服务功能2个子系统间协调性不高,社会服务功能发展超过生态承载能力。其中,吉力湖健康状况略优于布伦托海。对乌伦古湖进行生态修复,协调生态完整性与社会服务功能是今后湖泊管理面临的重大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319.
湿地碳释放产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和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涡度相关技术连续原位观测,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亚高山泥炭湿地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的排放特征、CO_2与CH_4排放化学计量比(CO_2∶CH_4比值)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大九湖泥炭湿地CH_4和CO_2通量均表现出较明显的月和季节变化规律,从CO_2与CH_4排放的相关性拟合结果来看,各季节CH_4与CO_2排放的月平均关系表现为线性拟合或一元二次拟合效果最佳,而其日平均关系则表现为一元二次拟合效果较好;②泥炭湿地CO_2∶CH_4比值从2017年3月到2018年1月呈"U"型曲线,1月达到最大值后下降,且全年CO_2:CH_4比值日平均与CO_2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除地面以下20cm处土壤含水量(SWC20)月平均外,CO_2∶CH_4日/月平均变化与环境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CO_2∶CH_4比值与环境温度、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_2∶CH_4比值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