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0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1833篇
安全科学   1272篇
废物处理   942篇
环保管理   947篇
综合类   7348篇
基础理论   475篇
污染及防治   2133篇
评价与监测   44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576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不同比例回流至水解酸化池,研究了厌氧出水回流对水解酸化过程及厌氧处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明显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及废水的预酸化度,厌氧出水添加比(V(厌氧出水)∶V(废水))为1∶4及以上时,可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稳定在4.5以上,同时达到10.0%以上的预酸化度,且对NH3-N的去除能力明显增强;随水解酸化时间的延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先减小后增大,而预酸化度则呈上升趋势;水解酸化3.0 h时,厌氧出水COD降至1 200 mg/L以下。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增强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厌氧反应器出水的pH,降低出水COD及其波动幅度,增强厌氧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混合污泥,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化学除油降黏阶段处理体系的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 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 min;污泥调理反应阶段的CaO加入量7.0 g/L;离心脱水阶段在分离因数为1 558时脱水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为70.0%~75.0%(w),含油率小于2%(w),污泥比阻约为3.0×107 s2/g。  相似文献   
993.
高会杰  孙丹凤 《化工环保》2014,34(4):336-339
采用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段联合生物工艺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化过程中,当进水COD稳定为1 200~1 600 mg/L时,出水COD低于30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当进水ρ(有机氮)为100~160 mg/L时,出水ρ(有机氮)均低于30 mg/L,有机氮去除率大于80%,在整个氨化过程中,出水ρ(氨氮)较进水ρ(氨氮)提高了35~200 mg/L;硝化过程中,当进水ρ(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时,出水ρ(氨氮)最终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大于90%;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最终出水COD低于80 mg/L,出水ρ(总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994.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方法。将废水与来自臭氧发生系统的混有氧气的臭氧混合,通过设在臭氧催化反应区底部的滤板均匀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区;在臭氧催化氧化剂陶粒上端装填普通生物陶粒;臭氧催化氧化剂的装填高度为0.3~1.0 m;废水与臭氧在臭氧催化氧化剂陶粒的催化作用下充分氧化反应,破坏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  相似文献   
995.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生物质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及其电化学氧化降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生物质破碎、筛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将烘干的生物质加入到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浸渍吸附;同时将粉煤灰烘干后加入到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浸渍吸附;将吸附过渡金属离子后的粉煤灰和生物质过滤、洗涤、烘干;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黏结剂、水玻璃和液体石蜡,挤压成型,烘干,高温煅烧活化,得到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于电化学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996.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废水pH至9.5~10.5,再加入一定量的FeSO4,搅拌5~10 min;再加入H2SO4调节废水pH至7.0~8.0;加入质量分数为5×10-5~5×10-4的聚合氯化铝,搅拌2~5 min;加入质量分数为5×10-7~5×10-6的阴离子,搅拌10~20 min,静置10~20 min,过滤;测定过滤后废水中的氰含量。该专利方法工程占地面积小,  相似文献   
997.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反应温度为20'E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1.01×10^-3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s-1增加到(1.06×10&-3)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s-1增加到(1.40×10-3)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s-1增加到(1.01×10^-3)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s-1。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内蒙古某抗生素废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单元类型及其详细设计参数,通过对该污水处理厂半年内运行效果的调研,分析评价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及出水指标;该水厂工艺流程对COD、TOC、氨氮、总氮、总磷、BOD和急性毒性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2%、95.83%、50.24%、55.20%、62.05%、98.52%和99.14%,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477、438、556.7和7.69 mg/L,达到排放到城区下水道要求,园区内所有废水汇集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水体。通过对该水厂工艺的介绍和水质分析,为我国抗生素生产企业面临的废水处理工艺类型选择及工程改造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两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分别考察了一级和二级EGSB反应器(EGSBⅠ和EGSB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能够高效去除COD和NH3-N,EGSBⅠ主要用于去除COD,EGSBⅡ主要用于去除NH3-N。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EGSBⅠ12 h+EGSBⅡ12 h),系统对952 mg/L的COD、41.3 mg/L的NH3-N、34.55 mg/L的挥发酚、295.8 mg/L的硫氰化物和0.89 mg/L的氰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1%、81.3%、100%、98.1%和89.9%。出水COD、NH3-N、挥发酚、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8、7.7、0、5.7和0.09 mg/L。出水NH3-N、挥发酚和氰化物浓度均低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直接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00.
Fenton氧化与铁炭微电解组合预处理DMF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OD表征模拟废水中DMF去除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和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DMF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工艺的处理效果较好。在pH=5,反应时间为1 h,FeSO4·7H2O投加量为1 000 mg/L、H2O2投加量为2.67 mL/L和不曝气的最佳反应条件下,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工艺对实际废水和废液中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6.67%和72.22%,从而验证了该工艺处理DMF废水的可行性。此外,Fenton氧化处理DMF废水过程实际上是将酰胺基团和羰基的不饱和双键氧化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