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0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安全科学   1241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412篇
综合类   3480篇
基础理论   758篇
污染及防治   280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378篇
灾害及防治   450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雾霾问题是当下我国关注程度最高的环境问题,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本文以雾霾治理为切入点,分别从认识现状、经济发展形势、治理建议等几方面分析如何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寻平衡点,促进我国的大气环境治理真正走上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52.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3.
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基于MEIC(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估了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燃煤锅炉改造和城区平房区居民采暖改造等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情景,2013年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减少PM2.5、PM10、SO2和NOx排放量为1.28×104、2.10×104、5.13×104和4.98×104 t,分别占无控情景的85%、86%、87%、74%;北京市燃煤锅炉改造减少PM2.5、PM10、SO2、NOx排放量为1.09×104、2.68×104、11.64×104和5.81×104 t,分别占无煤改气情景的83%、89%、83%、83%;北京市老旧平房区的居民采暖改造减少PM2.5、PM10、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630、870、2 070和790 t,均占无煤改电情景的8%.研究显示,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采取的各种减排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4.
为研究太子河山区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陆地景观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水生态调查和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景观格局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EPT科级分类单元数(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和ASPT指数与景观聚集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连通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分离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反映了流域景观斑块的破碎化和人为干扰会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可以指导以保护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为目标的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255.
目的针对工程结构设计中因材料供应规范限制使得设计变量不能连续取值以及材料性能波动、外界载荷偏差等不确定性问题,探索研究非概率可靠性在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桁架结构杆件截面直径为设计变量、结构质量极小化为目标,考虑材料强度极限与外部载荷的不确定性,建立具有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可靠性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结果求解获得了三杆、十杆超静定桁架杆件截面直径最优组合,得到的优化结果相较确定性优化结果更具鲁棒性。结论非概率可靠性模型对于解决工程中设计变量具有离散性和不确定性的优化设计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6.
结合隧道塌方机理,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小径距浅埋暗挖隧道塌方事故的成因。先利用事故树分析法,针对造成塌方事故的所有影响因素,绘制小径距浅埋隧道塌方事故树分析图。然后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结构重要度大小的比较,得出造成小径距浅埋隧道塌方事故的关键因素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257.
目的研究某型机襟翼舱下壁板蒙皮产生腐蚀损伤的原因,分析腐蚀危害性,制定腐蚀修补方案,提出后续腐蚀防护与控制的建议措施。方法首先现场仔细检查结构的腐蚀状况,然后分别从结构设计与选材、服役环境分析、腐蚀产物分析3个方面研究结构腐蚀产生的成因,并且针对性地制定腐蚀部位的补强修理方案。结果在襟翼舱局部高温湿热环境下形成的内部冷凝水,夹杂大气环境中的Cl~-污染侵袭,导致壁板蒙皮材料LY12铝合金产生了晶间剥落腐蚀。结论老龄飞机机体结构腐蚀成因复杂多样,准确界定腐蚀原因是制定腐蚀防护与控制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提出8个假设,对635名南京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全模型以及多群组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节水认知态度、节水政策态度、节水主观规范和节水自我控制四个外因潜变量之间两两高度相关;节水认知态度、节水政策态度和节水自我控制显著影响节水行为意向;节水行为意向高度影响节水行为;性别、城乡差异会导致大学生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存在差异。依据研究结果从完善节水规章制度、节水教育、节水宣传以及更换节水型设备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59.
细菌对城市污水中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仁杰  金文标  韩松芳  陈洪一 《环境科学》2017,38(10):4279-4285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微藻,可在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培养微藻回收生物质能源.污水为微藻的培养提供氮、磷等营养组分和所需水源,同时污水中的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CO_2,为微藻提供生长所需碳源.菌藻混合培养既可以收获藻类,又可以净化污水,由于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原生菌类,且微藻与细菌之间存在着互生、拮抗等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需要筛选出既能够适应于城市污水又能促进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优势菌种.本文从不同来源的13种细菌中筛选出2种能够显著促进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和油脂积累细菌,并分析了微藻培养结束后城市污水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污水中光合细菌初始吸光度D600为0.01,W4菌初始吸光度D_(600)为0.02时,对小球藻的干重和油脂产量促进作用最显著,油脂产量分别可达0.114 g·L~(-1)、0.113 g·L~(-1),油脂产量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58%、21.50%.通过对生成的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和W4菌的添加并未改变小球藻脂肪酸成分,但提升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提升所得生物柴油的品位.培养结束后污水的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加细菌会降低污水中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初步判断是投加的菌在藻液中能够成为优势菌群,且实验组中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丰度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60.
宿程远  刘凡凡  钟余  黄智  郑鹏  农志文  卢宇翔 《环境科学》2017,38(10):4271-4278
以经过厌氧反应器处理后的猪场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型生态高负荷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废水中COD、氨氮及总氮的去除情况;同时分析了该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硝酸盐还原酶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1 cm·d~(-1)、进水COD为700 mg·L~(-1)左右的条件下,一级土地渗滤柱与二级土地渗滤柱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8.8%与63.0%,总去除率达到了92.6%;而当水力负荷增大到22 cm·d~(-1)时,总的COD去除率仍在90.0%以上;该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更为显著,去除率可达99%左右.一级土地快速渗滤系统中上、中、下部的过氧化氢酶含量分别为1.899、0.990、0.323 m L·g~(-1),表明猪场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在该系统的上部与中部得以去除;二级土地快速渗滤系统上、中、下部的硝酸盐还原酶含量分别是3.453、3.831、1.971 m L·g~(-1),表明脱氮作用主要发生二级土地快速渗滤系统的上部与中部.该土地快速渗滤系统中微生物以Gram Negative与Gram Positive为主,特别是在二级土地快速渗滤系统中,AM Fungi与Actinomycetes占有一定比例,为猪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