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61篇
安全科学   423篇
废物处理   93篇
环保管理   182篇
综合类   1621篇
基础理论   260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蒋馥华  张萍 《环境保护》1996,(11):17-18,34
苛化泥中所含的碱和硅,铝,铁,锰等杂质可籍选择性浸出,反浮选,还原提取等方法去除。除杂质后的物料用表面活性改性后可获得合乎商品要求的活化碳酸钙。  相似文献   
52.
章根据广州荔湾湖清淤截污前后水质监测结果、水生物藻类和鱼类鉴定及荔湾湖周边植被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荔湾湖水质有了一定的好转,生物多样性也有明显改善,但湖水水质仍处于富营养状态,部分污染物浓度仍较高。因而,荔湾湖的环保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使该湖区水质达到广州市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3.
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厌氧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还原裂解作用,开发了以易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作为外加碳源的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3100—3500mg/L,COD总/COD染化比值40,HRT3.0d下,COD去除率>80%,最低染化COD去除率>45%,色度去除率>85%;实验证实,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染料组分的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应器内的污泥大多呈颗粒状;污泥活性和工艺性能可控制工艺运行参数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峨眉山市城区1991-1995年所测硫酸盐化速率数据为依据,找出该城区硫酸盐化速率五年来的年度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55.
利用天然矿石毒重石对硫酸盐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在废水的pH=9,停留时间为80min左右时,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该离子交换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56.
印染废水的臭氧化法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可利用垃圾是唐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2005年5月30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可利用垃圾处理行为的通告》(第14号)中的专用语,是指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后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仍具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整编“游购”人员是《通告》中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8.
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土体构造特征及土性特征入手,系统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包括研究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的相互作用、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土中矿物的种类和形成条件;着重分析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的作用、特点对红粘土形成的重要影响;认为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是红粘土特殊成因中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作用,而前者不仅是控制红粘土性质的主要因素,还影响成土后期的土质演化过程。红粘土特殊性的本质源于特殊的成因。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末生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振奋,生物学家们对基因的物质基础、结构和调控机制已有了相当透析的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已被逐步用于医学、农业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药物设计、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正走向实用。DNA22(DNA:脱氧核糖核酸)螺旋结构模型逐渐取代原子结构模型成了科学的标志,“基因”乃至“DNA”等科学术语已进入了日常生活。但如今这一切仍然是与人们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的新奇事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转基因技术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生命的本质特性-遗传物质进行直接操作,把所需要素的目的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