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2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3258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232篇
综合类   3180篇
基础理论   313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219篇
社会与环境   305篇
灾害及防治   28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851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安全与健康》2006,(9):50-51
汽车拥有率不断上升,车展变火,汽车文化逐渐形成,是否真的意味着我们距汽车社会越来越近。随着汽车逐渐步入寻常百姓家,参加车展的消费者数量不断上升,但其购车心理也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232.
《劳动保护》2006,(7):I0001-I0007
前言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十六届四中全会Ⅸ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把安全生产摆在了与人口、资源、环保等基本国策同等重要的位置。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33.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4):49-55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4.
2005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59号,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深八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日前,周生贤局长接受了《中国环境报》记者的专访,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刊现转载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35.
《中国环保产业》2006,(11):45-46
由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简易瞬态工况(JKX—VMAS)排放检测系统,主要用于国家和地方环保检测中心站、机动车尾气检测场、人中型机动车修理厂和机动车制造厂。  相似文献   
236.
现阶段,科学发展观已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纲领和原则.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我们要把环境保护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全社会都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37.
石强 《环境教育》2006,(8):28-30
循环经济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8.
循环经济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强调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9.
王丽君 《环境教育》2006,(12):40-43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内涵绿色营销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密切相关。要解决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就必须转变旧的发展观、自然观、消费观,将社会推向新的文明。通过绿色营销,可以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的营销活动中,通过生产引导、影响消费  相似文献   
240.
从环境社会学角度出发,将自然环境视作社会中的变量,通过对国外环境社会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的阐述来分析中国环境治理主体应实现由政府到社区的转换,和现代社会对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环境治理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