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935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以丝瓜络作为生物膜载体的曝气浸没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在处理化粪池出水时的可行性以及运行性能。结果表明,丝瓜络生物膜反应器可以在2周内成功启动;水力停留时间(HRT)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h的条件下,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8.5%和96.4%。另外,系统有较强抗有机污染物冲击负荷的能力,当COD和氨氮的进水浓度分别为59.3 mg/L和15.9 mg/L时,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佳,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0%和98.9%。  相似文献   
123.
以2010年8月湘江干流株洲段代表性断面水质与底泥监测资料以及其他资料为基础,采用WASP7模型模拟该江段丰水期镉浓度,并进行镉污染负荷测算与分配。研究结果表明,WASP7模型较好地重现了镉浓度的变化规律,8月份该河段上游镉入流量2 446.33 kg,下游出流量3 076.44 kg,区间增量630.12 kg,其中点源负荷量241.67 kg,占38.4%,面源负荷量304.49 kg,占48.3%,内源负荷量为83.96 kg,占13.3%。  相似文献   
124.
采用连续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味精生产尾母液废水。分析了COD容积负荷、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氨氮、碱度与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味精生产尾母液废水成功实现了污泥颗粒化;(2)当UASB反应器具有足够的pH缓冲能力时,即使在酸性进水条件下,UASB反应器依然能稳定运行,无需配置pH调节单元;(3)在UASB反应器运行初始阶段,应逐步提高COD容积负荷,起始阶段COD容积负荷太高易引起VFAs积累;(4)当出水氨氮浓度提高时,出水pH也随之上升;(5)高浓度氨氮虽然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但产甲烷菌能够对氨氮的轻微毒性逐渐驯化而适应,系统能在高氨氮环境下稳定运行;(6)提高系统pH缓冲能力,对避免由于VFAs积累而导致的系统pH下降、进而导致COD去除率下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OD分别为20 000~25 000 mg/L和40 000~45 000 mg/L2个浓度范围下,研究了不同HRT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HRT的调整,在达到相同有机负荷(OLR)下,进水COD为20 000~25 000 mg/L的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明显比进水COD为40 000~45 000 mg/L的运行效果好;进水COD为20 000~25 000 mg/L,HRT为14 h,相应的OLR为41.09 kgCOD/(m3.d)时,COD去除率仍然维持在68%以上,沼气容积产气率达到14.55 m3/(m3.d)。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产气效率以及抵抗低pH、高负荷冲击的能力,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反应器堵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6.
混凝沉淀-高级氧化联合处理垃圾转运站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具有强烈恶臭、色度高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城市重要的点源污染。为有效消减转运站污水有机负荷,探讨了混凝沉淀-高级氧化联合使用的物化处理方法,考察了联合处理过程中双氧水/亚铁、亚铁投加量、酸化后pH值、混凝剂投加量、中和后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剂投加400 mg/L,亚铁0.06 mol/L,酸化后pH为3,双氧水/亚铁=4∶1,中和后pH为7.5的条件下,污水COD消减量达到60%以上,色度去除率98%,恶臭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27.
研究了在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冲击负荷对基质吸收和储存的影响及其恢复重建过程.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反应器在进水COD为5 000.0 mg/L,出水COD为188.6 mg/L,当进水负荷提高至正常状态2倍后,反应器中COD大量累积,其中51.13%为挥发性有机酸(VFA),48.87%则被转化为糖原储存在细胞体内,出水COD最高为2 368.9 mg/L,污泥糖原储存量最高为273.55 mg/g(以挥发性固体计),是正常状态的4.2倍.在冲击负荷条件下,反应器的产甲烷能力恢复较快,胞内糖原储存恢复较慢,出水COD和胞内糖原分别经过20、41 d后恢复冲击负荷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8.
以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诱晶载体的表面性质及表面负荷对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工艺启动初期,白云石以及碱式碳酸铜为诱晶载体时,铜的去除率在90%以上,石英砂对铜的去除率较低,但石英砂经表面改性后对铜的去除效率亦可达90%以上。在运行稳定后,几类诱导载体对铜的去除率皆能稳定在95%,说明诱晶载体的表面性质对诱导结晶工艺的影响主要在于反应启动初期,选择与目标结晶产物结构、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诱晶载体有利于诱导结晶过程的进行。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诱晶载体表面负荷对结晶过程影响较大,诱导结晶除铜工艺中载体表面负荷不宜高于0.054gCu/(m2·d)。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以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为对象,考察填料种类、负荷和温度对ASBBR启动及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盐度为7%(NaCl计),负荷为1 kg COD/(m3·d)的条件下,采用聚氨酯泡沫填料的反应器经67 d可成功构建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较未设置填料、投加半软性组合填料、球形组合填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填料的反应器分别缩短了26、6、24和18 d,且运行至第79天,可使出水COD降至375 mg/L,COD去除率为92.86%;通过对负荷的阶段逐步提高,可提升反应器有机负荷至15 kg COD/(m3·d),使进水COD为(27 000±2 000)mg/L的超高盐废水,出水COD均值降至2 200 mg/L ,平均去除率达到92.03%;温度对反应器处理效能影响显著,温度分别为30、25、20、15和10℃时,反应器COD去除率分别为92.63%、84.07%、67.13%、54.61%和44.19%。  相似文献   
130.
水力条件对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水力条件的控制,观察其对复合垂直上行流人工湿地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效果的影响.一年多来的运行结果表明:水力条件对复合垂直上行流人工湿地去除其他污染物的影响显著,但对总氮去除的影响不大.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可提高总磷、氨氮、COD的去除效果;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总磷、氨氮、COD去除率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