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may be either a source or a sink of CH4 in rice paddies, depending, to a great extent, on the change of ecosystem types and land use patterns. CH4 emission fluxes from paddy fields under 4 cultivation patterns (conventional plain culture of rice(T1), no-tillage and ridge culture of rice(T2), no-tillage and ridge culture of rice and wheat (T3), and rice-wheat rotation(T4)) were measured with the closed chamber technique in 1996 and 1998 in Chongqing,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CH4 emission from paddy fields under these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1996 and 1998, CH4 emission was 71.48% and 78.82% (T2), 65.93% and 57.18% (T3), and 61.53% and 34.22% (T4) of that in T1 during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During the non-rice growing season, CH4 emission from rice fields was 76.23% in T2 and 38.69% in T]. The accumulated annual CH, emission in T2, T3 and T4 in 1996 decreased by 33.53%, 63.30% and 65.?3%,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I. In 1998. the accumulated annual CH4 emission in T], T2, T3 and T4 was 116.96g/m^2, 68.44g/m^2, 19.70g/ms and 11.80g/m^2,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ermal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e soil and in rice plant growth induced by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were the dominant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 in CH4 emission observ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to CH, emission from paddy field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However, the general trend was that chlorophyll content in rice leaves, air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at the 5 cm soil layer play a major role in CH4 emission from paddy fields and the effects of illumin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water layer depth in the paddy field and CH4 concentration in the crop canopy were relatively non-significant. Such conservative land use patterns as no-tillage and ridge culture of rice with or without rotation with wheat are thought to be beneficial to reducing CH4 emission from paddy fields and are, therefore, recommended as a significan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global(climatic) change.  相似文献   
302.
对乐果、杀虫单、丁草胺和氰戊菊酯4种 经,在稻田水中的残留降解情况,进行了及比较。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稻田水中的残留降解符合C-Co.3^kt或C=A.e^-16+B.3^βi的数学式,据此可计算其平均降解半衰期(t0.5)分别为:1.86、1.35、0.88和0.38d,其中丁草胺和氰戊菊酯的降解前快后慢,氰戊菊酯的降解愉丁乐果,土壤吸附氰戊菊酯是其降解快的重要原因,脂溶性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要轻  相似文献   
303.
对整个水稻生长期稻田CH4排放率进行了4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呈很强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早上6时左右排放率最低,下午4时左右最高;早稻在5月20日至6月20日排放率最高,在收割前又有回升趋势;晚稻在栽插后几天至8月中旬排放率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稻田CH4排放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一致;稻田CH4排放率的施肥效应有明显的规律性,从高致低依次为全有机肥,  相似文献   
30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典型华南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早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早稻田两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稻田在水稻生长季节中CH4排放昼夜变化表现为双峰模态,收割后为三峰模态,CH4排放昼夜变化幅度比无植株参与稻田大。在测定期内有植株参与稻田CH4昼夜平均排放通量大小依次为:成熟期(1.96±0.33)>孕穗期(0.13±0.01)>收割后(-0.01±0.02)(mg.m-2.h-1)。有植株参与稻田在孕穗期CH4昼夜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无植株参与稻田(P<0.01)。在测定期内有、无植株参与稻田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85±0.28、0.14±0.09 mg.m-2.h-1。有、无植株参与稻田N2O昼夜平均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测定期内有、无植株参与稻田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18.07±50.97、15.65±21.56μg.m-2.h-1。CH4和N2O的排放无论是昼夜变化还是季节变化都与温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其排放受稻田水分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水稻作物对CH4排放影响较大,对N2O排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5.
控释肥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控释肥料和常规肥料处理对赤红壤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水稻生长期间,相比对照(CK),不同肥料处理均促进了稻田CH4日排放,其影响顺序为Crf≥Scotts>Urea≥Com>CK;②在移栽后75d和90d时,各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其CH4日排放通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8和0.6539,均达极显著水平;③在水稻生殖生长期,各处理CH4阶段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的32.60%~40.08%,其日排放通量在全生育期中居最高值,控制稻田CH4排放的最适时期应是水稻幼穗分化期;④相比复合肥,控释肥一次施用和尿素分次施用均显著地降低了全球增温潜势.图2表2参19  相似文献   
306.
不同利用方式下吴江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文章采用了2003年江苏省吴江市耕地质量监测中资料,分析了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及Pb、Cr、Hg、As、Cd等5种重金属元素全量的变化,并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法计算不同利用下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吴江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在稻田、林地、桑园、菜地、果园、旱地六种吴江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中,稻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利用下,而其他五种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差别不明显。可见稻田不仅是一种太湖地区传统的利用方式,更是保持环境质量相对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07.
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和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估算了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11.335Tg。提出了一些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措施,包括:(1)使用稻田甲烷抑制剂;(2)肥料管理;(3)水分管理;(4)筛选低排放率、高产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08.
运用模拟生态系统评价果尔在稻田使用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行设计的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以鲤鱼幼鱼和沼虾成虾为试验生物,对果尔在稻田使用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表明,果尔在环境中消解很快,若按规定剂量在稻田使用,不会对邻近水域的鱼虾类生物产生危害,对稻田养鱼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09.
根据IPCC 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水稻田的CH4排放统计计算,并所得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计算得到江浙沪地区水稻田CH4排放为1.77Tg,占总CH4排放的53.6%,提出了该地区减少水稻田CH4排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10.
通过对宝应县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水环境进行取样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水稻全生长期水质均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生产基地稻田的水质好于上游水质,有机水稻灌浆结实期水质好于其它生长期;生产基地水环境中以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为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