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71.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69,自引:5,他引:69  
以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乔木林地;②选用乡土树种油松造林对土壤的干化程度较轻,选用刺槐造林时要考虑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林草隔带种植可以减轻土壤干化程度;③灌木林下阴坡土壤干层并不比阳坡干层程度轻。土壤干化程度和植被种类直接相关。此外,受种植密度及人为干扰影响;④和以前人们的认识不同,天然草本植被也会形成土壤干层,其中白羊草和长芒草形成有利于自身群落稳定的干层,但茭蒿形成的干层则对自身稳定不利,在植被建设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2.
黄土丘陵“梯田退耕”生态重建及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十一种有机物肥进行矿化研究,肥效试验设高、中、低化肥水平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肥料对玉米苗期干物重的影响是:粪肥>化肥>秆肥.施入62d,土场总碳量是,施粪肥的比对照高1.37倍,施秆肥的高1.24倍,单施化肥的反比对照下降14.3%。当然,不同秆粪肥的肥效也不完全一样.(2)在南方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秆粪肥施入土壤后的分解是很快的,尤其是施后的第一个月,其分解速率杠肥平均为43.4%;粪肥为35.4%.秆肥中分解最快的是玉米秆,最慢的是甘蔗渣,分解速率分别为50.1%和23.4%;粪肥中分解最快的是鸡粪,最慢的是鸭粪,分解速率分别为55.7%和21.5%.一个月后分解速率则明显下降.秆粪肥在土壤中的分解一直延缓到三年以后。(3)施后第一年的腐殖化系数,秆肥为2.543×10(-3)-4.319×10(-3),其中番薯藤的最大,黄豆秆的最小;粪肥的除鸡粪和猪粪较小外,牛、鸭粪的达4×10(-3)以上。一年以后便逐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4.
本文探讨了博罗县下村农场土壤养分含量概况,为今后长期试验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下村场土镶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性强,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发挥,土壤全量养分N、P、K含量不平衡,速效养分虽然有些较高以至很丰富,但其含量范围大,有相当部分土壤仍很低,所以其供应水平亦很不平衡。而坡地赤红壤则全氮低,全磷不高,全钾则高低差异很大.至于果园土壤(即耕地),养分含量亦很不一致,相差极为悬殊,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壤养分的高低水平,对作物的养分供应起很大的作用。由于下村场土壤养分的不均衡性,在生产管理上,应因地制宜,协调养分含量,以提高施肥效果。根据下村场土壤养分含量的特点,应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并适施石灰以改善土壤酸性,以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5.
本文从太行山试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状况,深入分析了该试区各种植物群落对招鸟的作用、鸟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和演替原因,并就人工巢箱招鸟和环境生态改变对招鸟效果等项进行了探讨。初步查明试区内共有鸟类11目24科45属,其中雀形目占多数。  相似文献   
176.
低山丘陵区焦化厂土壤中PAHs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低山丘陵区焦化厂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对山西省低山丘陵区某106667m2焦化厂土壤中的16种多环芳烃浓度进行分析,分别从平面和垂向研究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首先,表层土壤的16种多环芳烃多分布于化产车间,在表层0~0.5m深度范围内土壤中污染物ΣPAHs浓度由高到低顺序为蒸氨洗苯区(991.33mg/kg) > 冷鼓脱硫区(406.50mg/kg) > 污水处理区(97.69mg/kg);为说明PAHs来源,用高低环比例法进行多环芳烃单体分类计算统计,结果显示该场地的PAHs以M202,M228和M252的组合占优势,但M178仍占一定比例,因此污染源并非单一源,而是以油料燃烧释放的生成物即焦油的跑冒滴漏为主的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其次,PAHs在不同车间的垂向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冷鼓脱硫区污染主要集中于3.0~4.0m,蒸氨洗苯区PAHs集中于地表0~0.5m,污水处理区PAHs集中于地表及深度1.0~2.0m处,这与污染区原工程工艺以及地层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7.
根据长期定位观测资料.用多元数据分析的有序样本分类中的最优分割法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赤红壤的土壤水分贮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土壤水分的季节划分,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量最高贮量出现在3~7月,最低出现在1~2月和10~12月,而8~9月为干湿交替变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78.
溶解性有机质在红壤水稻土碳氮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成卫  李忠佩  刘丽  车玉萍 《生态环境》2006,15(6):1300-1304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活跃的C、N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水田土壤C、N转化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DOM和红壤水稻土C、N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去除DOM显著降低了培养期间土壤有机质的累计矿化量。其中土壤有机碳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1.4%~20.8%(平均15.4%),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前期;土壤有机氮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6.4~22.9%(平均19.2%)。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虽然DOM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C、N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9.
本文对第四纪红壤及其发育的土壤中的6种必需阴离子态养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的各种必需阴离子态养分含量与土壤耕作熟化措施有关.荒地的NO、Cl-、H2BO较高,而开垦为旱地后,它们的含量下降;H2PO在土壤经过耕作熟化后有所提高;MoO的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与其它阴离子显著不同的是.经耕作熟化后,土壤有效性SO含量急剧增加,不同的阴离子态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0.
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后备资源潜力、科技储备等方面剖析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同时阐明了阻碍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季节性干旱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的资金短缺、体制缺陷和思想观念陈旧等。提出了10条促进该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即:(1)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迅速提高土地生产力;(2)充分发挥“土壤水库”和工程水库的作用,抗御季节性干旱;(3)协调水土矛盾,建立丘岗开发的资源互利型利用模式;(4)全而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或生产项目;(6)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它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杠杆作用;(7)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8)增强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9)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10)强化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